超级中学争抢清北生,让教育失衡?

教育动态2019-11-10 21:41:59李一老师

首先提到“超级中学”小编就想到了以前上学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看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各种视频,感觉它们的学生老师都太牛了。没错自2014年起,“超级中学”的代表,河北衡水中学开始向外省以“名校办民校”的名义输出其“名校”品牌。所谓超级中学,据中青报报道,各省“超级中学”崛起,在不少省份,北大清华一半的招生名额被几所高中占据。不仅仅是衡水中学,近年来各地特别是考生压力大的地区都崛起了如郸城一高、毛坦厂中学等神一样的 “超级中学”。高考录取中,“超级中学”创造了神话,垄断国内一流高校的生源,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超级中学”创造了一个又个高考升学“神话”,使得一流大学入学机会过度集中在这些“超级中学”。那么这些“超级中学”争抢清北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些重点中学、超级中学的角度来看,“超级中学”有着更多的经济、社会和声誉资源,自然能在更高起点上发展。,争抢优质师资也符合其办学逻辑。就如今的现实而言,升学率已经是判断一所学校好坏最重要的标准,而一所学校每年有多少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又是判断一所学校升学率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标。中学追求升学率,一方面是从生源上“争尖”,另一方面就是从师资力量上下工夫,其竞争演变结果,出现争抢清北毕业生资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社会看,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进个重点学校,有个可以预期的未来?供需关系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重点中学聚拢。

而从政府看,升学率高的明星学校,是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绩工程”,难免被重点照顾,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不仅是在教育质量上,也是在教育的硬件建设上。

超级中学争抢清北生,让教育失衡?

但是,这样的“强强联手”,何以会让人感到不安呢?

是什么催生了“超级中学”?“超级中学”是教育的出路还是死路?

人们有理由担心,其后果将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两极分化的现状。

这些创造高考升学“神话”的“超级中学”看起来光彩夺目,但实际上这样的高考升学“神话”是以牺牲普惠性基础教育、特别是县域以下高中教育为代价的。

“超级中学”的形成,是教育领域“马太效应”的结果。对于某一所具体学校,拥有更多优质资源是一件好事。然而,目光放到整个教育领域,这种“超级中学”的出现,却是有害无益。

由于中考尖子学生的“收割机”之类的“超级中学”存在,县域以下的高中教育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据某县的统计,中考前100名考生中至少有一大半不在县域以下高中就读,中考前10名考生不在县域以下高中就读的情况已经有了10几年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笔者所在县域及以下的高中几乎每年都有考生考入北大、清华,但随着“超级中学”的不断出现,县域以下高中的生源受到“超级中学”的冲击,在没有“农村生源招生计划”以前,该县域以下高中已经将近30年没有考生能考入北大、清华了。

超级中学争抢清北生,让教育失衡?

比如广西凤山县是国家贫困县,去年,凤山县唯一的高中、凤山县高级中学创造了“零一本”的历史——没有一名考生达到重点大学投档线。今年1133名考生中,达到一本线的只有两名,占比不到0.2%,“再怎么办也办不过超级中学”,“好苗子”都走了,大家对办好县中的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县中凋敝,是当前很多省市基础教育的共同现象。其实,毁掉县中的正是超级中学办学战略。不调整超级中学办学战略,基础教育生态会被严重破坏。县中凋敝,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除部分尖子生可到外地读书外,大部分学生还得在本地学习,更多人接受的高中教育其实更差。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望考进全省好高中,只能在当地高中读书,读完后考不进好大学,那还不如不读高中。所谓超级中学给农村生进名校的机会,完全是假象,能去超级中学上学的农村生只是少数,而且他们要付出比在县中求学更大的成本,有的需要从小就到城里读书以便中考能考上超级中学。这正是应了那句古话“寒门再难出贵子”啊!

而遏制“超级中学”利用光鲜的高考升学成绩效应、财大气粗的减免学费、奖学金等手段跨区域、违规招收各地中考尖子学生,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观,切断“超级中学”背后的利益链条才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县域以下高中提升办学水平的治本之法。拯救我国贫困地区的县级中学教育

,必须调整超级中学办学战略。

因此,“超级中学”战略必须应当被叫停,同时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让县中走出恶性循环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两极分化的现状。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超级中学争抢清北生,让教育失衡?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源于网络,本文由主色教育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