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这方面的差距。
比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加之家庭的引导和培养,使其长大后能长期痴迷于计算机。孩子好奇心强,可能对许多事物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欢攀比,见别人的孩子学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孩子掌握。这只会造成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却无一技之长。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当孩子做某事时,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寻根问底,深入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对象深入下去,父母应有意识地强化孩子这方面的兴趣。
孩子可能对许多事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能够专注于某事--未全身心地投入过去,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难达到很高成就。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次写作时朋友来访,他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中午仆人送来饭菜,客人以为是给自己送的,就把饭菜吃了,后来客人发现巴尔扎克还是那么忙就走了。天黑了,巴尔扎克觉得该吃午饭了,就来端碗端盘。看到饭菜已被吃光,他责备自己"真是个饭桶,吃完还要吃!"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解蚂蚁生活习惯,曾连续几小时趴在潮湿、肮脏的地面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活动。当时周围有许多人围观议论,他竟毫不理会。大文学家罗曼·罗兰有一次跟着名雕塑家罗丹去参观他的工作室,欣赏他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来到塑像前,罗丹发现还有几处地方不满意。于是拿起凿子就修改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两个小时后修改完毕,罗丹满意地瞧了自己的作品一会,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差点把他的朋友锁在屋里。事实证明,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分心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对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感到迷茫。
无独有偶,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有过类似的笑话、据他的女儿回忆,有一天,时间已很晚了,李四光还没有回家。女儿来叫他回家吃饭,谁知他却一边专心地工作。一边亲切地说:"小姑娘,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你妈妈不着急吗?"等到女儿再次喊"爸爸,妈妈让你回家吃晚饭了"时,他抬头,不由地笑了,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宝贝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