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一流”即将上马建设,1418所高职院校争抢!

热点时事2019-07-14 11:20:42王新老师

极缺

在中国人才市场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分量并不比本科生轻。

根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860元,甚至超过了部分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近五年来则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7届高达92.1%。

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

而且,与大学生纷纷涌向大城市就业不同,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都在县市就近就业。

前不久,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届毕业生被预订一空,潜江市市长说道,“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培养更多人才进入农业产业、乡村振兴中。”

与此同时,毕业人数年年创新高的大学生,又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就业都成问题。

“我国正面临特有的‘白领过剩’问题,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技工、熟练工人和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对当下的结构性失业作了解释。

如果说职业技术人才极度短缺,高技能人才简直就是大饥荒。

人社部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

陷阱

推进“双一流”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却也容易掉进看似美好的陷阱里。

首先,评选“双一流”,高职院校是否会迎来新一轮洗牌,会不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为了解决此前在985、211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问题,而在具体建设时,有的地方政府和高校,又把‘双一流’作为新的标签趋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跟周刊君指出。

原来的资源过度集中并没有被打破,新的资源垄断又再次形成。

根据2018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发文1452篇,占全部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总量的68.33%。

也就是说,近七成属于100多所“双一流”,剩下的三成被700所普通公办本科高校所共分。

其次,在评选“双一流”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能不能保证?毕竟,教育改革的本质是提升质量,提升质量可比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得多。

上一页首页2/3尾页下一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