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08日),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一、太平无一事,常愿奉君王。
出自《宫中直宿作》。【译文】如果天下太平无事,常常愿意侍奉君王。
二、独有艰危时,方见子臣职。
出自《题范蚕载归图》。【译文】只有艰难危险时,才能知道臣子是否称职。
三、羡君潇洒致如仙,心远何妨地更偏。
出自《友人书屋》。【译文】羡慕你像神仙一样潇洒自在,如果心志高远,何妨身处更加偏僻安静的地方呢?
四、民间之生计,即国计也。国用不敷之时,不得不藉资民力。方今国用充裕,仍发努银给之。
出自《清史稿·世宗本纪》。【译文】民间的生活大计,就是国家的大计。国家财政不足时,不得不依赖百姓的资助。现在国家财政充足,就要发放国库补给百姓。
五、惠民之政,转而扰民,岂非司其事者之咎乎?
出自《清史稿,世宗本纪》。【译文】本来是惠民的政策,反而转成扰民了,难道不是主管者的失职吗?
六、地方官当以牧养生民为重。若移奉上之心以抚百姓,岂不善乎?
出自《清史稿·世宗本纪》。【译文】地方官应该以治理百姓为己任。如果能用侍奉君主的心来抚慰百姓,不是很好吗?
七、凡事懈于垂成,忽于既定。
出自《清史稿·世宗本纪》。【译文】凡事容易在要成功的时候放松,容易忽视已经确定的事情。
八、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良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
出自《清史稿·世宗本纪》。【译文】治理国家以用人得当为重要的事,如果用人不当,即使法令很好,发点很好,只是好看罢了,对百姓没有什么好处。
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雍正皇帝之死,史书中只是简单记载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天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就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皇帝的死亡,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大学士张廷玉在《自订年谱》中记述雍正帝之死时说雍正皇帝死前并没有病重之迹。直到雍正皇帝死亡的当夜十时许,张廷玉忽然被急召进宫,才知皇帝已濒弥留,而且当时雍正皇帝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皇帝暴卒的原因不明自然就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关于他的死因,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出自稗官野史《清宫十三朝》,书中记载雍正是被一个名为吕四娘的女子杀死的。当时一个叫做吕留良的人因文字狱被雍正戮尸,他的家人都遭到了严惩。但是传说他的女儿吕四娘(也有说孙女的)逃跑了,她习学武艺,后来潜入宫中,取了雍正的首级,所以有雍正的尸身无头的说法。但雍正处置吕家除了戮尸、斩首之外,就是流放,吕家的后人杀了雍正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小。第二种说法是雍正是被曹雪芹和他的情人毒死的。这种说法是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在1989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中提出的。霍氏姐弟很喜欢读《红楼梦》,反复阅读之后他们认为金陵十二钗都是曹雪芹情人竺香玉的分身。竺香玉被雍正看上了并带回了宫里。可是曹雪芹和竺香玉依旧深爱彼此,他们就想杀了雍正皇帝。曹雪芹混入宫中和竺香玉一起就寻找了一个机会把雍正皇帝给毒死了。然而史书所记载的雍正皇帝的后妃中并没有姓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其实也不高。第三个说法出自《梵天庐从录》,书中说雍正是被宫女和太监勒死的。一宫女和太监吴首义、霍成等,趁雍正熟睡之际,用绳子将其勒死。这个传闻与明朝嘉靖皇帝很相似。嘉靖二十一年,宫女杨金英等人趁嘉靖皇帝熟睡用绳子勒住了他的脖子,幸运的是嘉靖皇帝气未绝并御医救了回来。有些人认为雍正与嘉靖的庙号都是“世宗”,宫女勒死雍正的说法,实际上是张冠李戴。历史上的确也没有关于雍正被谋刺的记载。第四种说法则是雍正是服食丹药致死的。这种说法是近代学者研究之后提出的。杨乃济先生《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一文,就认为雍正是死于丹药中毒。这种说法也是目前较为可靠的说法。雍正皇帝和历朝历代的很多帝王一样向往长生不老。他很相信道教,专门请了道士为自己炼丹。专门记载皇宫日用物品使用情况的清宫《活计档》记载了雍正炼丹的情况。在雍正八年到十三年的五年间,雍正先后157次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可见雍正对炼丹的痴迷。雍正长期服用道士所炼的“长生不老之药”,这些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又都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长期服用体内大量积毒,必然会损害人的身体。而雍正勤于政务,事无大小,无不亲力亲为,晚年私生活有失节制,甚至乱服春药,身体亏损严重,当时朝鲜参赞官洪景辅就曾向朝鲜国王禀报说,雍正沉淫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矣。雍正皇帝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仍大量服食丹药,最终猝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雍正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谢谢“史论纵横”的:
手忙脚乱的回答一下,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一句话:有正事!
自打雍正帝接手康熙爷登基以来,国库空虚、吏治腐败、诉讼不公等等现象让雍正帝自顾不暇,但是雍正帝没有气馁,不得不佩服雍正帝的刚正不阿的精神。
雍正帝的处世哲学是冷静的思考问题,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大公无私,在处理问题上是果断、果敢。
比如科场舞弊一案,虽然主考官是张廷玉的弟弟,但是雍正帝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朝廷的取才得到公正无私无畏,果断的杀了张廷璐,有效的遏制了歪风邪气。
勤政是雍正帝让人最佩服的一点,无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这样对于他亲自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创造了条件。
有清史者是这样评价雍正帝的:自古勤政之君,没有及世宗者!
还有: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特别是提到了雍正帝的后宫说:雍正王朝的后宫一年支出费用少于明朝万历皇帝后宫一天的支出费用。
雍正帝即位之初,为了应付在康熙帝后期已经浮现出的官僚庞大的腐败现象及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不得不节俭开支。
雍正帝的即位,正是他精神成熟,同时他也得到了他的崇拜者的支持。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雍正皇帝是篡位还是继位
雍正是否篡位存在很大争议,我认为雍正应该是正常继位。当然我的依据不是康熙的传位遗诏,康熙传位遗诏真迹据说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继任皇帝的人要伪造一份遗诏并不是难事,所以有无传位遗诏对于分辨雍正是否篡位用处不大。最重要的是清朝的政治架构,要篡位几乎不可能。雍正篡位,除了政治上要拉拢重臣外,还必须掌控军队,这一切要在英明的康熙眼皮下进行,很难。而且康熙通过打击太子党和八爷党,对皇子与外臣勾结是警示,很多人不敢去犯忌讳,这是要掉脑袋的。雍正继位后,可以迅速稳定局面,没有康熙生前的扶持是难以想象的。清朝的专制达到了封建社会顶峰,清朝整个统治机器只围绕皇帝运行,皇帝可以轻而易举搞死任何大臣皇子。在康熙生前要形成一股足以篡位的势力是不可能的。
如何看待雍正皇帝这个人
雍正皇帝是高人治国:当时的江山何其凶险?!九子夺帝的背后意味着多少较量?!整个朝堂可以说已经分崩离析,一步踏错黎民大众就会跌落水火之中!雍正皇帝于水火中拯救乾坤,于无形中让社稷重显太平盛世,毫无疑问就是一个修成正果的大智慧的禅者!……香火鼎盛的雍和宫就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玫瑰][玫瑰][玫瑰]
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雍正死因众说纷纭,有野史,有正史,我个人认为工作时间过长,过累,导致心脑血管爆发,促死,而雍正吃丹药,只是一个诱因,加速了雍正的死亡。
雍正皇帝上位到底合不合法
合不合法,鬼才知道,但一定流过血。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的手干净吗?一将功成万骨枯。
康熙坑儿子,留下一堆烂摊子,雍正上位,铁腕治理,日以继夜孜孜勤政,让大清国库充盈,让清朝继续繁盛。
这点上,他够厉害!
对此,何必纠结。
雍正皇帝到底是如何继位的
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胤禛即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是怎样即位的?长期以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有的说,康熙临死前曾手书遗诏,传位皇十四子,而胤禛串通隆科多等人,把遗诏中的“十”字改成“于”字,即了皇帝位。也有人说,康熙临死前并没有什么遗诏,而是隆科多耍了手腕,将康熙死前宣召十四子改成宣召四子;还有的说,康熙本来就以四子胤?为继承人,如此等等。史学界对这一问题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还是个悬案。
第一种观点认为,雍正是谋父篡位。原因如下: 其一,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皇十四子胤禛禵,这可以从康熙让胤禵在西陲主持军务一事看出,为西征之役关系到中国半壁江山谁属和清朝今后安危的重大问题。康熙必须选择最信任、最有能力的充当大将军。对胤?的任命提高他的威信,培养皇太子的决定性的环节。
其二,据意大利人马国贤目睹记载,康熙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之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由此可以推断雍正谋父篡位是有根据的。
其三,遗诏是科隆科多独自宣布的,完全可能将“十”改成“于”字。
第二种观点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雍正篡位问题。因为:
一、康熙遗诏是用满文写成的,用满文宣读,不可能篡矫诏夺位的种种传闻,无非出于政敌的中伤。
三、康熙临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时,又将几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御榻前说:“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可见,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
四、胤禛是在诸皇子夺嫡争储的斗争中继皇帝位的“捷足先登不能叫“篡立”。
第三种观点认为,康熙原要在胤禵和胤禛两人中选择一个继承人,而最终选定了胤禛。 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说明他是康熙选择的皇太子之一,但未最后选定。否则,为何让他长期滞留边陲?而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亲王后,在皇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先后十二次参予祭祀活动,次数之多,居皇子之冠。
康熙还多次让他参与政务,赐给他圆明园和狮子园。他还十分喜欢胤禛之子弘历,称其母是“有福之人”。
由此可见,雍正是后来居上的皇太子侯选人。
为什么雍正皇帝要兄弟换名避讳
不仅是雍正,几乎所有皇帝都要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避讳起于周,定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清,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古制,形成了完备而严苛的避讳制度。
它是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你在家不直呼你父母的名字吧)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二是长官,三是圣贤,四是长辈。
雍正皇帝为什么赐死儿子弘时
雍正赐死弘时一说是小说、电视剧的说法。真正的历史,弘时怎么死的没有明确记载。事实上雍正杀不杀弘时都没有关系,我倒觉得弘时自己因为前途一片灰暗郁郁而终的可能性更大。
以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及其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况,雍正属意四子弘历继位,而更年长的弘时觊觎皇位,更是联合胤禩等人,发动八王议政,意图向雍正夺权,自己提前登基。在平定胤禩一党后,为了给弘历继位扫平障碍,雍正赐死弘时。
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的记载绝非如此。相反,雍正继位后,对于政敌的打击相当精准到位。胤禩一党都被雍正掐得死死的,根本无法造成任何威胁。而对于继承人,也有了一套完备的体系,也没有什么必要非杀亲生儿子,就能让弘历顺利继位。
雍正继位后,很快将胤禩由贝勒晋升为和硕廉亲王,授予总理事务王大臣,极尽荣耀。但胤禩夫妇自己也知道雍正早已有除去自己之心。果然,胤禩的亲信被雍正一个个孤立,逐个处理。更是不停从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处找胤禩的麻烦进行处罚、监视。终于雍正四年正月以悖逆为由将胤禩、胤禟及相关亲信削去爵位、革除宗籍、剥夺黄带子,随即圈禁。三月改贱名“阿其那”、“塞思黑”。胤禩之子弘旺也被改名“菩萨保”。拟定几十条大罪,不久都圈禁而死。至于其他人,如十阿哥胤䄉早在雍正元年就因为不愿意送活佛灵柩回藏,私自停留加上祷告用语不恭被雍正圈禁,十四阿哥胤禵也在胤禩倒台时被圈禁。所以,所谓“八爷党”在雍正继位后一直是被吊打的,别说联络什么八王议政意图推翻雍正,他们连几句怨言都会被随意重责,毫无还手之力。所谓罪行,基本也是捕风捉影,欲加之罪罢了。
于是就看看弘时了,弘时或许真的跟胤禩等人走的比较近,但是胤禩等雍正都能随手处置了,一个资历浅薄的弘时还有雍正对付不了的道理吗?所以,弘时早在胤禩被处置时,也就是雍正四年,就被“命为允禩子”。让弘时做胤禩的儿子,意思就是与弘时断绝父子关系。自此,弘时已经不再是皇子,没有任何角逐大位的机会了。这样,杀弘时还有必要吗?
如果嫌断绝父子关系还不够,还有继续。在胤禩被削去宗籍后,弘时作为胤禩的“儿子”也被革去宗籍,交给十二弟胤裪看管。这下,弘时连爱新觉罗氏的人都不是了,还怎么继位?所以,杀弘时是为了让弘历顺利继位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根据清朝玉牒记载,弘时的去世日期应该是雍正五年八月,距离他被削去宗籍已有一年半。说他是被赐死并无证据。当然,如果雍正对弘时恨得咬牙切齿杀了,也非完全不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弘时在失去一切后,万念俱灰,了无生趣,最后郁郁而终。
雍正皇帝为什么迷恋丹药
雍正迷恋丹药,不仅在服食,甚至还自己有研究。他甚至为紫阳真人重修道馆,赞他“发明金丹之要”。
雍正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接触炼丹了。一来是他对炼丹确实兴趣浓厚,二来正好做个样子给康熙看,表示自己无意争储。“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这首《烧丹》诗出自雍正之手,足见他对炼丹的认可和享受其中。
雍正吃的最有名的丹药叫“既济丹”,是道士张太虚所献。我估计这个丹药名字取了“水火既济以成命”之意。既济丹里除了有通常的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材料外,还加了春药。雍正本十年未生育,服用丹药三年便生子,春药肯定少不了的。况且雍正本来就是个很勤政的皇帝,一天睡觉时间也不多,但是精神却非常好。雍正从继位四年开始就服用既济丹,一直到死。
雍正认为吃丹药,不仅可以延年益寿,甚至可以长生不老。雍正不仅自己吃,还赐给心腹大臣们。他曾把既济丹赐鄂尔泰,鄂尔泰吃了一个月后奏报“大有功效,旧服药方,有人参鹿茸,无金鱼鳔,今仍以参汤送,亦与方药无碍。”。雍正告诉他:“此方实佳,若于此药相对,朕又添一重宽念矣。仍于秋石兼用作引,不尤当乎?”他把道士叫道医,中医叫儒医,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得赐丹药殊荣的还有田文镜。“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被赏赐的大臣还有:河东总督田文镜、川陕总督岳钟琪、河道总督嵇曾筠等。一个皇帝不停的给大臣们赏赐丹药,并且现身说法,证明“此药殊异”,场景还真有点诡异,几千年应该也只雍正一人。
1730年末,圆明园开炉炼丹,雍正有生之年火再没断过。
直到1735年,雍正暴毙。根据张廷玉私人笔记记载,雍正死状乃“七窍流血”。雍正暴毙的当天,上午仍可正常办公,下午就不行了,晚上就过世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真是急病,宫里千年的人参都可以吊他一口气几天吧。这“七窍流血”,就是长期服用丹药,大量“铅、汞”等重金属中毒的症状。何况,雍正越到后来脾气越易怒,这就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乾隆即位,把驱逐宫里的道士当成要务来办,可见他多厌恶这些人。如果不是雍正被丹药吃死的,乾隆犯不着给人留下“不孝”的话柄。上谕全文如下:
特地警告不能泄露“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估计作为皇帝,被丹药吃死了,毕竟脸面挂不住。毕竟历朝历代想通过炼丹长生不老的皇帝,都是昏君暴君。所以,乾隆宁愿雍正留下一个“暴毙之谜”,任你们猜吕四娘刺杀或者什么急病,也不愿说出真相。我是热爱古代历史的现代创业人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