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碎片化学习方法

考研经验2023-12-22 07:54:14编辑部

  别总抱怨复习时间不够用,其实, 你浪费了很多。找大学在线建议大家要掌握好碎片化学习的方法,高效率复习: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比较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进行的学习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二、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利用较为大块的零散时间建构知识体系,而小块的时间用来从无穷多的生活事件、素材中发现问题,初步思考。

  三、碎片化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牢牢地把握这些问题,如果你拥有了较为整块的时间,你当然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寻找相关的数据、资料、书籍或者其他资料帮助你思考、研究、分析这些问题。

  如果没有整块的时间,你也可以利用较为零碎的事件尝试着在你自己的脑海中,利用你自己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粗浅的分析,推理,等到时间精力更加充裕的时候再进行验证,完善。

  不要小看这样学习方式的作用,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虽然每天的成效和进步都有限,但是每天每个时段,只要你在思考,在学习,你总是在进步,日积月累,在相关的领域你就会有一个大的质变。

  实际上,知乎上30来篇有关学习的文章都是用类似的方式完成的。每一篇都只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细小的学习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于求学以来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自己亲身遇到过的问题,每一次思考,可能都只有一点点进步,只有几个尚不完善的结论。

  但是日积月累,渐渐地就形成了理论,形成了体系。而写作这些文章的时间,也是零散的,抽空完成的,并不耽误任何的科研工作。

  事实上,写作的过程与思考、积累和完善观点、推论、结论的过程相比不值一提,在写作之前,相关的理论在我自己的脑海中已经验证反复推导过无数遍了。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的方式是每天只要弄懂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即可,附上自己的感悟,体验,时间一般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利用10多分钟的时间寻找古文的翻译和注释。这样,一个学期不到的时间,她已经看完了《论文》,《孟子》,最近又在钻研《道德经》。

  所以,重要的不是一口吃个胖子,而是持续的积累,碎片化的时间,只要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每天有意识地往这个方向靠,时间一长,坚持下来就会有可观的效果。

  比如,每个人都有偷懒的时候,也许你累了一天回到家中已经筋疲力尽,根本无法系统性看书、思考、写作了。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能进行学习呢?

  当然能!谁也有厌学的时候,看着一大推论文任务和写作任务发愁,也许累了一天了根本不想翻书动笔,只想好好地放松一下。

  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把体系化学习、课堂学习转为为兴趣学习、拓展学习、专题学习啊!例如,喜欢看电影、追剧,那么就找几部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可能是涉及到法律的,可能并不涉及,没关系,在思维的层面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了。

  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时候,也要学会和自己耍一点心机,多样化利用和整合素材,不要觉得整天坐在教室,听老师讲一句做一句笔记的方式才叫做“学习”。

  其实,任何能够调动起你学习的主动性,带动你积极思考,让你有极强的解决问题的冲动的过程,都是学习啊。

  当然,如果你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兴趣学习,整个过程就简单的多了。你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感觉走,值得提醒的是,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你自己还是要有一条基本的脉络和主线,掌握好相关问题的知识体系。

  或者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入手,自己构建出一套知识体系,这都是可以的,这比单纯的东一棒子西一棒子,不求甚解的效果要很好多。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结合其他的学习式样,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四、什么才是真正的碎片化时间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时不时习惯性的掏出手机,不自觉的打开微信微博,尽管你在几分钟前刚刚打开过。殊不知,你以为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实际上你的时间却被碎片化了。

  我们在阅读不少优秀的人时间管理方法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都非常重视两段时间,一是清晨起床,二是晚间临睡前。因为这两段你可以比较集中的获得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整段时间,时间应用效率高的人,会把此段时间计划的很好。

  而更多的人却用来把它们碎片化,早晨起床要么赖在床上、要么久蹲厕所,干嘛呢?刷微博、刷微信。而晚上呢,窝在被窝里,继续刷微博、刷微信直到午夜。要记住清晨和临睡前是有规律、可计划的非碎片化时间。

  以此可以类推,如果你每天是公交或者地铁上下班,路上时间也有半小时以上的话,它也算是有规律、可计划的时间,你如果仍是把这段时间用于无目的的刷手机,自然也谈不上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而是你把自己的时间碎片化。

  零散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让你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详尽地研究掌握好某一专业,培养出足够优秀的能力,但是足够让你发现一个值得研究、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五、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不知道你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每天都十分忙碌,效率也可以,该做的都能准时完成,但当你希望做一些对人生很重要却并不紧急的事情时,却总也找不到时间去完成,只是在重复,没办法提升自己。真正的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恰恰不是管理时间,而是找到时间。

  1.化零为整

  要想工作有效,就必须运用整块的时间。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时间总和相同,但其效果与整块运用时间的效果却差距很大。

  等到某个任务告一段落,再统一查看和回复消息,既保证了效率,还不至于错过什么,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有所取舍

  选项越少,时间越多。一个比较经典的时间管理方法是:每天只选择1~3件事情去做,并辅以不懈地追求。你的本能不会喜欢这样的限制,可是这种方法有利于排列真正重要的事情,比起事无巨细地齐头并进,能让工作更为出色。

  3.规划得当

  当事情一旦多了杂了,脑子就明显不够用。提前计划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计划”,而是为了更重视时间的流向,知道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很清晰地知道要做什么,就容易碰到什么是什么。

  先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事列出来,然后对大任务进行分解,分解成小一些的子任务,再对任务进行排序。排序时最艰难的步骤就是决定放弃或者推迟哪些东西。就事情的重要程度,碎片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标准。

  (1)重要事情+短空档+重要事情:比如会议中间的间隔,或者两个重要工作之间短暂的时光。这个时间最适合休息,不适合学新东西。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甚至上个网都可以。

  (2)不重要事情+短空档+重要事情:比如做完常规的不繁忙的工作,不久之后将有一个发言或者要上台放ppt之类的。这段短的空档时间就适合把下一项事情在脑中过一遍。

  (3)不重要+长+重要:早上上班或上学路上,非常适合听东西学东西。

  (4)不重要+短/长+不重要:无论长短,都适合听东西学东西。

  (5)重要+长+不重要:下班回家路上,适合学东西。

  (6)重要+短+不重要:可以适当休息,也可以学东西,灵活应变。

  (7)重要+长+重要:课间午休,视需要可休息,如果学习强度不大,可以学东西。

  4.充分利用睡前醒后的时间

  睡前和醒后的时间也可充分利用。晚上睡前这段时间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对于24小时内接触过的信息,每个人大约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

  这样的回顾更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并且睡眠过程中记忆不会停止,大脑仍然会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

  所以临睡前的这段时间非常宝贵。早晨醒来时,很多人不愿立即起床,想多睡一会儿。这时可以在朦胧中,再复习一遍前一晚复习过的内容,这样循环下来,需要背记的内容就在记忆中生根发芽了。

  5.利用碎片时间反思

  除了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平时专门抽出些时间进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报考偏文科类专业的考生来说。理工科的同学可以拿着错题本进行反思,文科类生可反复利用自己的笔记。

  很多考生喜欢做笔记,但做完了就放在一边,越做越多,到最后都不愿意回顾。除每天晚上回顾当天学习内容外,隔一个阶段也要停下来,进行阶段性回顾。

  回顾时,可拿着笔记和书本的章节进行对比,查漏补缺。在基础阶段,考生要把书本吃透,这样在考试答题时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六、碎片化学习原则

  1.做事不要拖。很多人喜欢拖,事情就不断积累下来了,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尽快处理掉。一件事如果比较耗时,要做好规划,每天做一点。

  2.每天要做的事尽量写下来,不要只是放在脑中。

  3.做事要专注。很多人做事的时候,开着微信、QQ或其他网页,不时会去看看有什么新情况。你以为它们只会占居你很少的时间,其实这些时间碎片严重影响了你的效率。就像睡觉一样,你如果被断断续续的声音影响,你就没法进入深度睡眠。

  所以,做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把这些务必都关了,邮件也尽量定期去查看,免得经常被新来的邮件打断。

  4.控制好做事的节奏,张弛有度。从早到晚做事不可能保持一样的效率,如果你早上精神好,那就在早上尽量做重要的事,下午和晚上做一些相对轻松的事。

  在1小时内做事,也要把握节奏,可以高强度地做50分钟,然后低强度的做10分钟或者休息。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一忙起来就不能自拔了。

  5.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时候,我还建议大家养成以下好的习惯:

  (1)随身带本纸质书,如果嫌重不方便的话,可以带着平板或Kindle,哪怕是手机,下载与考研相关的书籍、视频课等。

  (2)平时订阅一些与考研相关的博客、微信公共号,平时上网看到的好文章,用稍后阅读功能(比如微信的收藏功能、印象笔记的收集功能等等),当时没时间认真阅读,这个时间可以集中阅读一下。

  (3)培养好的学习思维习惯。阅读任何材料、书籍、报刊或者交流讨论时,都要有意识地把素材往自己既成的知识体系上靠,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或者你想

  要提高的方面的知识)尝试着去解读,思考,分析。这样,这些素材才能够转化为你相应的知识,而不是沦为信息的垃圾和边角料。

  (4)养成随手摘抄做笔记、做记录的好习惯。有一个好的问题,好的思路或者一些新的体验,都随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以免遗忘。记录的时候可以简单记录重点,或者画一些简单的逻辑图,这对于后来的持续思考,搜集资料,继续研究,整理思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5)培养定期整理、写作的习惯。如果不定期进行整理这些碎片时间的学习成果,那么你获得的经验、知识永远都会是零散的、残缺的、不完善的。

  这也是写作的重要意义所在,它能够把你平时积累的东西书面化、条理化、清晰化,在写作总结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你思维方式,逻辑的提高,把零散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体系化,结构化,方便你下一步的学习、研究、思考和工作。

  (6)碎片化学习也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不能一直学习,也要在适当的时间放松。比如在饭后散步等,如果把碎片时间都塞满了复习进程,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反而容易使人透支厌烦,适得其反。

  今天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碎片时间的管理法,希望大家能够活学活用,为你的考研复习助力!加油各位勇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