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改革开放我知道手抄报资料精选

中学生手抄报2019-07-31 11:13:39李一老师

那是1962年的7月,党内多次开会讨论农业问题。在谈到农村当时出现的新生产形式——“包产到户”时,邓小平认为,“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并引用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党内先进的主张,却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批判邓小平的最有力“证据”,被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冠以“唯生产力论”加以批判。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首先提出的就是改革要冲破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同时要“实事求是,向前看”。只有思想得以解放,才能接受新事物,大胆去尝试,我们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才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国开始走上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之路。我们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探索农村包产到户、探索民营经济。虽然这个过程依旧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总有一部分人思想守旧,不但自己裹步不前,还对一些胆大敢为的私营企业主进行阻挠、围攻,甚至围剿。

比如“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就胆量过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炒瓜子的小作坊从几个人发展成上百人工厂。这本来是个好事,但就有些人冒出来说:马克思说过雇工超过8人就算剥削,就是资本主义,并提出我们社会主义怎么可以允许这样的事情?这事最后一直报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很智慧,他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就说“看两年再说”,并表示“先不要动他”。意思是什么?就是不要争论,让他大胆去闯。毕竟我们的改革是行进在没有前人给出经验的路上,加上那时的政府对经济的驾驭能力也没有现在这么娴熟,因此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摸索经验、摸索规律。

“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也是中国式的改革智慧。随着试水者的“大胆尝试”,民营经济在稳定就业、增加税收和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也逐渐体现,这让人们对民营经济的看法开始转变,思想也逐渐脱离了狭隘的“剥削”层面。而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态度则更加坚定,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与引导发展”。

上一页首页4/6尾页下一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