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夏的知识

生活学习2019-07-07 11:16:53李天扬老师

夏后来引申出“大”的意思,《尔雅》中说,“夏,大也”,《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那么“夏”又是怎样从“中国之人”“大”变成夏季的代名词呢?成书于东汉末年的《释名》中说,夏季的“夏”是假借。这一说法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但也一直有人反对。

一个最明显的理由是,如果“夏”的本义是“中国之人”,那就说明,“人”“中国”这两个概念出现的时间,要比四季的概念出现得更早。这显然缺乏说服力。所以明代出现的《正字通》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古先有四时之夏,余义皆假借”。

随着古文字研究的深入,也有现代学者提出,金文中的“夏”字,上半部分是人的头部、双臂,但下半部分的字形,除了腿和脚之外,还有一个农具的形状,这意味着,“夏”并不只是“中国之人”,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之人”,这和中国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相吻合,同时也能从中找到“夏”假借为“夏季”的源流,因为夏季正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时节。不过,这一说法得到的认可度并不高。

立夏的典故 子贡的故事

《太平御览》中说,“立夏日,清明风至,出币帛,礼诸侯”,意思是掏出钱来,与诸侯结交。这里讲的是易经八卦,引申出“王当顺八风,行八政,当八卦也”。然而,却也牵出一位古人的故事,也就是子贡。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最富有的,《史记》中记载他“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意思是他做驷马高车,往来煊赫,每到一国,以丝绸钱币结交诸侯,诸侯都以平等之礼待他。司马迁认为,孔子之所以名扬天下,子贡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说起立夏,还有一个传承颇久的奇怪传统。在江南,立夏时有“称人”或者说是“秤人”的习俗,每逢此节,家家用大秤秤人。至立秋日,又秤一次,以观察夏季体重的变化。有句古诗就是说这习俗的:“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相传,这一习俗出现于三国时期。传说诸葛亮收服孟获之后,令他每年立夏来朝拜蜀主阿斗。后来阿斗被晋国所俘,孟获仍坚持不懈,因担心晋国虐待阿斗,每次去都要称一称阿斗的体重。晋武帝为了安抚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糯米饭香甜,阿斗每次都多吃,孟获秤人,体重也就上去了。

此外,还有一种传说,称当时刘备之妻孙夫人曾带阿斗到江东长住,临行前称了阿斗的重量,此后每天这一天再称一次,写信告诉刘备,以示自己尽心抚养。

上一页首页4/5尾页下一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