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如何解读“一带一路”

热点时事2019-05-18 18:42:59三水老师

第二,国际市场对于“一带一路”的解读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这似乎受到了很多国际主流媒体的影响,而贸易战等议题也让“一带一路”难以摆脱政治议题。举例来说,马来西亚新总理马哈蒂尔上台后,就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收紧监管,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一带一路”加上了一个怀有敌意的标签。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在海外深耕已久,笔者在新加坡工作,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中资机构的身影。这些中资机构已经在海外市场做了多年的探索,来自外国政府的严厉监管甚至“出尔反尔”,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只是在媒体关注度提高后,很多本来看似正常的现象,被进行了过度解读。

笔者曾经在新加坡接待过一个中国重型机械企业,令我吃惊的是,这家已经在全球重型机械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事实上已经在东南亚地区经营二十多年,并在若干国家占有相当的市场规模。对于这家企业来说,一方面来看,企业在东南亚各国已经非常本土化,并在当地创造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环境的变化是永恒的,最重要的是仍然是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而非过度强调外部环境的困难。因此,泛政治化的解读尽管“抓眼球”,但成熟的企业不会对其采取过度反应。

第三,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很多国际投资者将“一带一路”看作是排他性计划,即中国企业带着来自中国的资金,在海外市场攻城拔寨,最终将这些海外市场变为自己的后花园。这也是一个令人有些啼笑皆非的观点。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运营,仍然受到当地政策、金融以及劳工环境的制约,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也并未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而事实上,中资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特别希望让自身的融资多元化,但国际金融机构对于中资企业的认可程度则仍然很低,这让很多中资企业不能不过度依赖中资金融机构寻求融资。笔者在很多“一带一路”论坛中,都听到了中资机构希望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呼声,但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反馈,却往往仍然是谨慎的。

从更加现实的角度来看,很多发展中国家本身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既然愿意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而其他国家却没有“真金白银”,只有“摇旗呐喊”,理性来看,这些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寻求来自中国的帮助呢?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西方国家企业对于海外投资的兴趣下降,这也自然地为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市场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对于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最直接的需要仍然是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而非纠缠在政治议题之中。

上一页首页2/3尾页下一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