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生产队长经常叹息:清官难断家务事!若损害集体的利益,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心疼,那是官油壮捻子,让其折腾吧!反正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人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只有绝望谝说理,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无法收拾的“鸡狗田”,没有个好方子啊!……这些陈年旧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无不留下了贫穷、落后而又愚味的一页。
“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的,我国广大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告别了昨天,我的家乡也更不例外。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庄周围的“鸡狗田”,再也见不到猪鸡狗的踪影了。乡亲们对此地深翻打耱,楞边田梁打得端正,更不与地邻划犁沟,栽界石来分地畔。有的在地边栽了枣刺,设立了防护篱笆栏,村民自觉养成了吆鸡看猪管羊的好风气。值得可喜的是今天,乡亲们观念在变化,不时在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时,积极引栽具有国际一流化的各种果树,建起了高档的精品果园,园子里还套种上豆类,蔬菜和花卉,由于所产的果蔬无污染,不施用农药,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守住家园也能富,出现了一亩田,上万元的经济收入。田地里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绿汪汪,红艳艳,一年四季一个样,简直就象个迷人的“百花园!”吸引着城里头人不参观和旅游。
作为农家子弟的我,置身于乡土,心潮激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美翻了我的家乡,古老的周原大地上,同样也走过了40年的沧海桑田,为新时代增添了新景色,是多么和谐、兴旺、欢乐呵!展望未来,父老乡亲们正脚踏实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喜气洋洋的阔步前进!
【篇二】
四十年前,虽然父亲在县城建筑公司上班,吃着村里人羡慕的“商品粮”。但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泥土,在下班后的傍晚,或在工休或节假日,他便拿起锄头下地帮母亲料理“责任田”。
记忆中,他每天一大早就骑着那辆“二八”式自行车到城里上班,傍晚才回来,而这也是我最盼望的。父亲微笑着穿过暖暖的夕阳,蹬着车向家门口的我赶来,一停车便取下车架上的帆布包,里面有时是糖果,有时是饭桌上的美食,这一幕成了我童年最温馨的记忆。
那时我家和村里另一家人合住在有着天井的老屋里,东西两排厢房,对门人家四间,我家两间,厅堂共用。我家的两间父母一间,我们兄妹一间,屋里因堆满杂物显得逼仄阴暗,柱梁灰黑,墙壁白灰剥落,露出斑驳的原色土坯。顺着老屋的木梯可以爬到阁楼,小时候,那里是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宝地。听母亲说老屋还是土改时分给爷爷奶奶的,但二老在我父亲十几岁时就过世了,留给父亲这两间老屋。那些日子贫瘠而温暖,屋子虽然那么小,却盛满了下我和弟弟的欢笑。后来,随着妹妹的降生,父亲就萌发了另建新房的想法,但父亲工资不高,加上母亲挣的工分刚够全家五口的温饱,建新房只能是深藏在父亲心里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