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知?无知是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他说这句话,显然是有道理的。因为人最难做到就是认识自己,更何况还是要认识自己的无知,那更是难上加难。
一个能够认识自己的人,他就能看到或是听到他内心深处的独白,更是能够与他内心深处对话。一个能够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独白的人,就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能与内心深处对话的人,就能够反思?为什么想要这个?为什么不想要这个?更清楚自己的无知,更清楚自己缺乏哪些知识以及一些重要的常识。
养成了认识自己的无知这个习惯,持续循环下去
当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缺乏的那些知识和重要常识,他就会显得很谦虚,不会狂妄自大,不会高傲自满。因为他始终记得他有一方面很不足,很缺乏,哪怕他有一方面很优秀,他也不会骄傲自满。
这样的人会有空闲就去恶补缺乏的知识,当这样的人养成了这个习惯,他就会一直循环恶补缺乏的知识当中去。
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你怎么恶补,永远补不满的。那么这个人,永远都会很谦虚,苏格拉底说这就是人的最大的智慧。
可想这肯定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因为一般人都很容易自满。就算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然后补了过来后,就停滞不前了,不知道自己还缺乏哪方面,这样的人,往往就半途而废,就失去了认识自己的无知这种意识,从而他也会渐渐失去人生最大的智慧。
苏格拉底说这是人生最大智慧,显然也不是最大的,因为智慧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曾在,没有最大,是一个虚拟的摸不到看不着的东西,是一个通过做了某一件事,得到别人认可,别人才承认他很有智慧。
因为你学到的东西,不去运用,不去展现出来,或是不去表达出来,没人知道,没人认可,这种智慧也就成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智慧,亦是独家智慧,更是没有用的智慧。
无知是一种境界
无知是一种境界,并非真正的一无所知。无知是一种追求与探索的过程,因为无知所以才想有知,想有知,必须是通过学习,通过实践,才能成为有知,只有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智慧。
认识自己无知的方法,怕也各自不同。你不妨试着在一个寂静的夜,好好安静下来,试着跟自己心灵深处对话,问自己最想得到什么?最想要什么?最缺乏什么?
然后就去付出行动就好,比如我最想到的是钱,那么你肯定是一个对钱不满足的人,亦或是缺乏钱的人,那么你就去想一想赚钱的一百种方法,哪一种最适合你,哪种自己最喜欢?哪种自己干起来不累?然后在去衡量下,好好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就行。
比如说我最想要知识,那么你就每天尽最大可能去争取一些看书时间,或是思考时间就好了。而在实践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着无知这种心态,就像婴儿般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态,热衷心态,以及谦虚心态,坚持到底。
因为这些都是你没有得到的,你必须谦虚才能算得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倘若认识不到,那么也就跟苏格拉底这句名言偏离轨道了,那么你也就得不到人生最大的智慧。
所以说只有保持一个绝对无知的谦虚心态,像海绵一样去吸纳别人的知识,才会使得自己越来越有智慧。
文/启路文学/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素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何认识自己圈子以外的人
感谢悟空小秘书!l
如何认识自己圈子以外的人呢。
要想认识自己圈子以外的人。
自己放下高贵身态,走到圈子以外的人群。
你是善良诚信感恩的人,到那里都有朋友。
你有时间可以做社会志愿者做公益活动。
你可以在你家社区申请做社会志愿者。你用自己的爱心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你还可以在你生活的小区,和邻居们主动打个招呼。你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邻居们相互了解了,你的为人处世让大家知道了,大家就会关注你。就会主动和你说话。而且你家里有事别人也能帮助你。
人是需要不断的修正自己,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就能融入到各个方面的人群。人以群聚就是要说的来。自己说话办事叫别人服气。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别人尊重你,你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优秀,你应该知道别人比你优秀这点道理。
人不能太孤僻,应该放开心态去迎合大家。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己就不会觉得圈子里和圈子外了。人敬人高就是最简单的道理。
朋友多了自己就会快乐!
让世界充满爱!付出自己的努力!
你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成长的
谢邀。实话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如何由小变大,从大到老一路走来的。因为在人生道路上没有几件大事是在自已有充分思想准备,事先一切谋划好的。记的儿时是父母要我读书,而不是我要读书。我的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而不是自主选择的。我结婚成家时不仅无房无車住单位宿舍,而且经济结枸,生儿育女后几乎快成困难户。我也不知道能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现在生活水平有如此大的提高。如果说这就是命运,那么我的命运还不错。不过看看左邻右居,许多人比我过的更好,难道他们命运真的都比我好?看来说命运好还不如说世道好,国家政策好。
鸟认识自己的蛋吗
题主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确实有些鸟能很准确地识别自己所下的蛋,比如说鸵鸟蛋。鸵鸟蛋在我们看来都长得一个月,但是他们就可以认识哪个是自己下的。
但也有很多不可以,甚至连是不是自己这个物种下的都无法分辨。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鸟都是把蛋聚拢到一起,放在自己身体下面,用自己的体温去孵化。所以有一些鸟就是通过触觉来感知自己巢里的蛋。这些鸟通常没法准确的分别,甚至只要用一些形状相似的蛋去替换,他们也能正常去孵。这也就是为什么母鸡可以代孵鸭蛋或者其他鸟的蛋。
有一些鸟甚至会被看起来明显不一样的蛋所吸引,比如下面这个图
银鸥正在孵化一个体积巨大的假蛋(人造的)
这种情况叫超常刺激。在他们看起来,这个蛋更大、更健康,这种再某些方面异常的蛋会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会让鸟妈妈舍弃自己原来下的蛋。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别人碗里的饭总比自己的好吃。
有一些鸟在孵蛋这件事上有着被欺骗的风险,杜鹃就是其中的一种。
杜鹃是一种巢寄生的鸟,他们跑到其他物种鸟的巢里,吃掉一个蛋,并产下一个自己的蛋取而代之,让其他的鸟妈妈帮自己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这些被寄生的鸟妈妈也进化出一定程度上对自己蛋的识别能力。当然这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很多情况下他们还是被寄生了。
大杜鹃把蛋(大个的那个)寄生在苇莺的巢里。
该如何全面的认识自己
该如何全面的认识自己?
首先应该学会使用自己的眼睛,有人会说。谁不会用眼睛?但我要强调的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大千世界当中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其实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时时刻刻的反衬着自己。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证明心态更为重要,没有一颗谦虚的心,有时即使看到了,也未必能够与自己进行对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对谦虚二字最好的诠释。
在当今社会,除了拥有一颗谦虚的心。在知识储备到了某种的程度,一定要大胆的进行磨练自己,就是说要勇于承担责任。一般而言,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充实自己,你才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而且这个自己,永远是在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
人为什么喜欢照镜子?当然首先是希望肯定自己外在"物理″形态,甚至精心打扮一番,增加其外在美的形象。而如果同时也能兼顾到内心世界的"化学"反应,那么才能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做到内外兼修。
你们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另一半的
我和我妻子认识之!前,谈过很多的女朋友,有自已选择的,有别人介绍的,但我这人不善言语,却是一个比较看重外貌又有点挑剔的人,所以东不成西不就,当时我都已经26岁了还没找到我想要的,内心十分的失落,渐渐自卑起来,而就在这年的秋天,我同村的热心老乡给我介绍了现在的妻子,妻子端庄而秀丽,文静而为人和气,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也许两人相遇真的是有缘份,面对要子我却言语多了很多,人也显得特别有精神。第二天我送给她我为她写的一首诗,《未知的梦给未知的你》
青春多梦幻,
未知的梦更令人瑕想,
那五彩斑澜的春梦,
似山花般灿漫,
载上希翼与理想,
将未知的前程点染。
象窗前的雨露,
染几许朝气的芬芳,
似阵阵的秋风,
携几许奈何的感叹,
我更希望象一道七彩的虹,
伸入你柔倩的梦乡。
未知的梦给未知的你,
是否能激起你心中的涟漪?
远方的你,
是否也在把爱来向往?
我静静地思,我深深地盼,
站在爱的窗口眺望。
妻子非常喜欢这首诗,我们就这样相爱了。
怎样才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能力
做自己没做过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挑战不可能!
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
活泼型的人是天生的乐天派,他们热情,积极,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寻找新鲜事物,喜欢在乏味的生活当中寻找乐趣,他们做事非常大条,一般都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情绪变化也快,情绪都写在脸上,可能前一秒还在生气,后一秒就不记得了。
活泼型的人做事没有规律,经常会看到活泼型的人东西到处乱放。他们会很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会在意别人是不是喜欢自己。 活泼型的人很喜欢话题权在自己手中,而且他们说话的方式也十分的幽默,与活泼型的人在一起绝不会感到枯燥,如果生活当中突然没了他们可能会觉得死气沉沉。
人类真的认识自己吗
1904年英国进化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提出:“我们周围已知的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宇宙,或许必须遵循某种严格的要求……才能产生出一个所有细节都恰到好处的世界,让生命得以有序进化至顶点——人类。”这是对人择原理较早的描述。1973年:澳大利亚理论天体学家布兰登•卡特在纪念哥白尼诞生500周年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人择原理”这个术语。哥白尼原理主张,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占有任何特殊地位。当时有科学家将哥白尼原理推广到宇宙,认为在任何大尺度范围内及任意时间点看来,宇宙在统计学意义上都应该完全相同。卡特反对这一观点,他主张:“虽然我们的位置不一定在宇宙中心,但不可避免,我们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特殊的。”
卡特提出的人择原理的两种形式:
弱人择原理(Weak anthropic principle,WAP,卡特版):“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必然是特殊的,这样才与我们作为观测者而存在的事实相容。”卡特明确指出,这里的“位置”不仅指空间中的位置,还包括怕时间上的位置。
强人择原理(Strong anthropic principle,SAP,卡特版):“宇宙(以及它所依赖的基本参数)必然允许作为观测者的生物在某一阶段存在于宇宙之中。我思考,因此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最后一句话表明,这里的“必然”是以我们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这种说法是不证自明的事实。
史蒂分·温伯格认为人择原理是现代科学的“转折点”。1987年美国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注意到,宇宙学常数的数值小得不可思议,大约比粒子物理学预言的数值小了120个数量级(即小了10^120倍,该预言也因此被戏称为“物理学最差预言”)。温伯格给上述事实提供了一个“人择式”的解释:如果宇宙学常数是目前观测值的10倍,宇宙就会经历灾难性暴涨,恒星就不可能形成,更不用说生命了。
我认为意识可以分成三个大类:毛毛虫直接感应到的外界刺激如果也算意识的话,那么这种直接感应到的意识我称之为I类意识,也就是无条件反射意识;而猫狗经过训练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条件反射意识,我称之为II类意识;像人不仅仅具有上述两种意识,其实还具有了在此之上的意识固化基础上的系统化和工具化,这种,我称之为III类意识。后两种意识是建立在第一类意识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弄清意识产生的根源,必须弄清第一类意识产生的起源。
俄罗斯量子生物学家普普宁和格瑞尔菲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拿来一个试管,抽尽里面的空气,创造出所谓的真空环境。但科学家们知道,就算把空气抽尽,里面还是有东西存在的,那就是光子。然后,科学家们用特殊设备就能检测到光子在试管中的位置。来看这个DNA影响光子的实验:开始是光子是以完全随机的方式散布在试管中。接下来,他们把人类的DNA样本放进了试管中,结果出现了令人意外的表现:光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机分布,而是进行了重新排列,很显然DNA对光子造成了影响。再接下来,他们又把DNA从试管中移了出去,结果又发生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光子仍然有序地排列着,彷佛DNA仍在试管中一般。
还有一项实验值得关注:一项由以色列与德国研究所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体积远远超出微观层面且通常在常温下运作的DNA,竟然有着分辨基本粒子的量子自旋状态的能力。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今年的《科学》杂志上。据化学教授Ron Naaman介绍,DNA辨识自旋的方式是通过其双螺旋结构中的手性。在这次的研究中,他们在一块金制培养基上安置了一层可以自组成的DNA,然后让其与分别处于+1/2自旋和-1/2自旋的电子们碰触,观察有无不同反应,结果令人吃惊——DNA与一类电子会有激烈的反应,而对另一组电子则几乎毫无反应,并且这种对于电子自旋的选择性是随着DNA的长度、规模和完整性增加而更加明显的:DNA的单链和破损片段对于两组电子就没有这种选择性。换言之,这一属性取决于DNA的手性。可以说完整、长段的DNA是优良的自旋过滤器。
上述两个实验都说明了DNA对量子具有“感应”能力,我之前做过一个猜想性的解释,那就是DNA中存在对外界量子刺激如光量子的感应,这种感应可能是通过量子相干或量子纠缠进行的(其实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干是等效的),它们通过量子纠缠形成了DNA内的相应量子比特序列信息,即第一类意识。第一类意识是无条件反射的,也就是完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且很可能是与外部直接刺激呈现“对称性”的,我想这可能是因为量子纠缠造成的体内量子比特信息序列与外部信息呈现对称性的原因,有真实的例子就是年龄很小的小孩学习写字,其中会有不少写出来的汉字与实际的汉字呈现相反的状态,仿佛是镜子里的汉字一样。
而人类或者其他生命的自由意志的产生,或许根本在于量子的自由意志。也就是说生命的自由意志,其产生的本源还是量子自由意志。根据还原论,往往是微观决定宏观,这是一个理由。还有就是意志是生命进化带来的能力。
对于我前面所述的第一类意识,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一点。进化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这种自由意志下的亚宏观生命生存能力加强,它们可以通过I类意识迅速对外界做出感应,并且实施自由意志做出行动适应外界变化。对于第二类意识和第三类意识,这些信息是建立在第一类意识基础之上的。第一类意识的产生是外部刺激感应出的体内的量子比特序列信息,同时第二类意识信息是已经存储在体内的量子比特序列,它们也会通过量子纠缠(量子相干)的形式反过来影响第一类量子比特序列意识信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第一类称为游离量子比特,第二类称为存储量子比特),这样就会产生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这样产生的。即高等动物通过已经存储的量子比特序列信息,反过来感应第一类量子比特序列,形成自发的意识,自我的意识,灵感、火花、决策等等。
总之,无论是第二类、第三类意识,还是第一类意识的产生,都具有自由意志的属性,这是因为意识的本源是量子比特信息的原因,产生的灵感、决策本质上都是量子比特序列信息,它们都有量子自由意志。可以说亚宏观的地球生命的自由意志,其实是微观的量子的自由意志赋予的。
普林斯顿大学的康韦和寇辰教授在2006年提出了自由意志定理,被学界看作是结合了寇辰和史拜克早前的工作与贝尔不等式思路的产物。康韦和寇辰于2009年发表了一个改进和加强了的版本,即:如果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则基本粒子也有。康韦等对自由意志的定义,主要指两层含义:(1)能在不同的可能性之中做出选择;(2)该选择不能由过去发生过的一切历史所决定。即,即使掌握了整个宇宙过去所有的一切信息,也无法对该选择作出准确预测。
其实看人择原理的提出就会发现,人择原理有可能就是基于进化论的观点。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包括霍金、温伯格等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都宣布支持进化论。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甚至认为,宇宙不仅必然会出现能够感应光量子的智慧生命(人择原理),甚至智慧生命的自由意志本源在于量子的自由意志,是它们决定了智慧生命对外部环境具有熵减作用。
当然这些量子不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而是生命体内的,这一点很重要,非常重要。这一点决定了宗教理论最好远离人择原理。
如何去认识自己的情绪
放宽心,抛弃复杂的念想,回忆过去,以同辈的心态去理解和感受。
夫妻双方最好是一个扮演严父或者严母,另一个则扮演朋友。原则性错误才需要一个严厉的长辈出现劝诫,同时朋友出现帮助理清思路,分析利弊,找到规避再次失误的方法,并告知或者协助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尽量避免责备训斥和惩罚,除非屡教不改!
只有朋友才能容易走进孩子心理,才会容易有同理心。
怎样认识真正的自己
在心理学中,认识自己的能力被称为“自我觉察”,它既包括觉察我们的内心,也包括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Tasha Eurich在她的新书《洞察力》中指出,虽然95%的人都自认为拥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但实际上真正展现出了自我觉察的能力的人只有不到15%。
那么,自我觉察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呢?
(图自pexels)
了解自己,从这7大方面开始
心理学家Tasha发现,想从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着眼于以下7个方面:
1. 觉察你的价值观:
你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那或许是金钱,或许是爱情,或许是家庭。你的价值观,会帮助你想清楚你的目标,也是对你的行为的评判标准。
2. 觉察你的热情所在:
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做什么事,让你感到充满能量?在不断的探索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所在。
3. 觉察你的自我抱负:
抱负并不是目标和成就,而是“我想从生活中获得些什么?”目标通常是短期的,而抱负是持续的,是每天激励着你醒来开始新的一天的事物。
4. 觉察你与环境的关系:
你最理想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在社交场合中最开心,还是独处时最幸福?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能让你事半功倍?
5. 觉察你的行为模式:
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都有比较一致的思考、行为模式。试着觉察一下,在亲密关系中,你会经常鼓励赞美Ta,还是冷嘲热讽;你会不会对亲密的人总恶语相向,但是对同事、朋友却非常有耐心,等等。
6. 觉察你的反应方式:
在不同情境下,你会如何应对外界的信息?比如,面对批判,你会敏感自责,还是变得暴躁?面对压力,你会选择拖延,还是全力解决?这些都可能是你在高压下的反应。
7. 觉察你对他人的影响力:
你通常会给他人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你的表现,会让人严肃对待你,还是觉得你好应付?真实的你,会让人感觉温暖,还是冰冷?
在了解了人们可以从这7大方面实现自我觉察后,再来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觉察能力呢?
6种方法,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如上文所说“自我觉察”,既包括从内部觉察内心,也包括从外部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觉察方式,我们各有三个小方法,帮助你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提升内部自我觉察的三种方法:
1. 练习正念,了解当下的自我:
正念,是一种冥想方式,其核心在于“对当下进行觉察”,在放松的状态下,体会当下经历的一切。比如,我现在感受到的是什么?我在想什么?我在做什么?感受到你的情绪、思维、行为,但不去评判。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因为人们往往会专注于“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会这么做”。但是,“为什么”往往是自己找出的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真正的自己,存在于当下。
2. 用更复杂的角度,讲述过去的自我经历:
叙事,即我们怎样讲述自己过去的事情、在回顾过去时,我们关注了什么、忽视了什么、如何解读某件事。叙事反映着我们对过去的自己的理解,和我们现在的态度。
如果用更复杂的叙事方法来阐述自己重要的事件,比如不同人的观点、多样的解释、深挖自己当时的复杂情绪,对了解过去的自我很有帮助。
因为,自我觉察能力高的人,更尊重事情的复杂性,而不是追求一个简单却实际上不存在的解释。
3. 勇于探索未来的可能:
经历是自我察觉的材料。如果一个人的经验太少,光反复思考,也无法得出明确的自我认识。尤其是,你的热情、抱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需要多走出去、多实践,多体会,才会更明确。
提升外部自我觉察的三种方法:
1. 360度反馈:
想要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不妨从生活中各方各面的人中都收集一些意见。
你可以在网上做一份匿名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你认为我是一个自恋的人吗?从1-10中打分”,然后发给你的伴侣、家人、朋友、同事,等等。
匿名调查的好处是,人们,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不愿意传达负面信息。在匿名的情况下,人们保持沉默,或者编造谎言的可能性更小。
2. 寻找中立的意见:
在听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时,我们要避免两种人:无爱的批评者,和无批评的爱人。这两种人,对了解他人如何看待我们都没有帮助。
前者无论何时都对你冷嘲热讽,比如充满妒忌的同时,或是怀恨在心的前任;后者则毫无底线的包容我们,比如坚信“我的孩子是最聪明”的父母。
3. “晚餐桌上的真相”:
这个充满挑战,但会使人在外部自我觉察上有质的提升:
一个亲密的朋友,和一个亲人或人生导师共进晚餐。用餐时告诉他们:你希望听听自己让他们最为恼火的是什么,可能是一件事或一个特质,你希望借此了解自己,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也许“真相”会让人难以接受,但只要你付出勇气,就会获得相等量的成长。而且,一起吃晚饭,会增进你们彼此的信任感,这种场合也适合这样亲密的谈话。
最后想说,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即便是最擅长自我觉察的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百分百了解——因为我们在变化,在成长,人生也不存在标准答案。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KY心理课:
https://m.genshuixue.com/i/knowyourself?from=singlemessage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References:
Eurich, T. (2017). Insight: Why we are not as self-aware aswe think, and how seeing ourselves clearly helps us succeed at work and in life. New York: Crown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