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特别重视朋友之间的交往,孔子在《论语》的开篇中,讲到人生的三大快乐的时候,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朋友之间的相交相见、把酒言欢,作为人生的快乐之一。而孟子则是将朋友的关系作为人类的“五伦”之一。儒家文化重视道德修养,提倡朋友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孔子反对朋友之间不务正业玩笑嬉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孔子说这样的朋友不值得交往。所以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就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朋友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是文化是学问是道德,要用友情来辅助仁德,这才是儒家的交友之道的核心。
《论语》是关于人生智慧的心灵宝典,它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还有观察深刻到内心的人性,在对人性深刻的观察的基础上,孔子智慧地提出了人际交往的八条原则,这对我们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时间悠远,孔子已逝,但是孔子对朋友相交的八条原则,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洞彻这八条金律,你就可以洞彻人生,你将无往而不利。
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了把酒言欢是件快乐的事情,但在古文当中,朋与友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单词,“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其实就是同学,而同志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说交友一定要交那些与自己有相同志趣爱好的朋友,那些与自己三观不合的人,干脆就不要去交往,你不必委屈自己,也不需要虚情假意虚与委蛇,两个三观不合的人,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无一例外。所以孔子很冷静地提出了一个论断,叫“无友不如己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尿不到一壶,干脆点,一拍两散再不相见。
2.交友当以爱人为上。孔子“仁学”的核心是“忠恕之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忠”,“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相互扶助,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电话,我就能够知道朋友的难处,我就应该倾力相助。因为爱是相互的,你想成功你应当先帮助朋友成功,你想立足于社会,你应当帮助朋友立足于社会。如此朋友守望相助共同走向成功,然后回首往事,心情安然淡然,快乐且温暖。
3.交友应该有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胸怀。孔子“仁学”的第二条核心思想是“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应当有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道德之心,你不想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你就不要强加在朋友身上。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斤斤计较。
4.交友时应该睁大眼睛,分清益友与损友。好朋友温暖一生,坏朋友毁了一生。孔子告诉我们,交友应当谨慎,要交对你自己有提高有促进的朋友,不要去交把你带上邪路的朋友。所以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正直的,诚实的学问渊博的人是好的朋友,而那些不诚实,不正直,花言巧语,溜须拍马,诡计多端的人是坏的朋友,早晚要把你带乱你的生活节奏,弄死你,甚至是害死你。
5.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朋友之间当以诚相待,以真心换真情,但是总有一些人假装与你交朋友,但背后总想拍砖头捅刀子,所以孔子深刻的指出,“不逆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意思是说,不预先猜疑别人的欺诈,不预测他人会不会讲信用,这叫做忠厚老实,但是如果你能够提前发觉对方的欺诈与不讲信用,这样的人才是贤明者,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6.背后说好话,但绝不可背后说坏话。孔子的弟子子贡很聪明,也是一个大富豪,他深得孔子的喜欢,但是他有一个缺点,总喜欢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师兄师弟们,这就引起了孔子的强烈不满。孔子批评子贡说,你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你难道就很好吗?要是我,就没有这个闲工夫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说别人坏话的行为叫“方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没有秘密可言的,你对别人说朋友的坏话,很可能就会很快传到朋友那里去了。所以交友之道就是背后说好话,当面说坏话,指出朋友的过失,这样的人才是“诤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7.善道能止,不要和三季人多做计较。子贡又来问孔子交友之道,孔子告诉子贡三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朋友犯了错误,你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循循善诱劝解他,促使他改正错误,但是事不过三,你纵然循循善诱,朋友就是不听,那就要适可而止,否则就是自取其辱了。曾仕强先生曾经编过一个三季人的故事。有个一身绿衣服的人和子贡打赌,绿衣服的人说一年只有三季,子贡说一年有四季,他们争执不下,最后到孔子那里去评理,孔子说一年确实有三季,那个人高兴的走了,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告诉他说,那个人全身穿绿衣服,那就是秋天田地里的蚱蜢啊,而蚱蜢一生只有春,夏秋三季,这就是他最高的认知,你又何必与他争论呢?后来庄子也讲过“夏虫不可语冰”的故事,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与固执到极点的人讲道理,重庆坠江的公交车司机与坐错了站而与司机斗殴的女乘客,就是典型的三季人。两个固执到极点的三季人的斗殴,引发了死亡15个人的惨案,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深刻。
8.事有不得反求诸己。自省是儒家学说道德修养的最高原则,当一件事情未能成功,当一个心愿未能达成的时候,我们将如何处理?是怨天尤人还是反求诸己,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君子总是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则总是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交友也是如此。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我们应当反思是否有我不对的地方,如此才能交到一辈子的朋友。所以孟子也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说我爱他,但是他并不爱我,那我就要反思爱的方式是否合适。我管理别人,别人却不听我的,我就要反思是否有管理的智慧,管理的方式是否得当。我待人以礼,但是别人却不恭敬我,我就要反思自己的态度是否真正的恭敬。一件事做得不够好,我们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反求诸己”的思想,不仅仅是交友之道,还是高明的人生之道。
孔子提出的交友八大原则,深藏着人生的大智慧,它是我们生活学习交友的智慧宝典。
《论语》中你信手拈来的是哪一句
简单的一句话,做到却很难,
吾日三省吾身!
人能正视自己不易,人能把自我约束变成一种习惯更不易,当然若把不易做到任意,人必获益。
醉了,少说两句。
《论语》中的哪些话讲的是关于诚信的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言必信,行必果.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论语中,你实践过哪些句子
对论语除了学习过的一些名句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句了。每次遇到一些气愤的事情,就不自觉会想起这句话,用来激励自己,调整心态,或许做不到君子,但至少不能做所谓的小人。
论语中,挑一句你最喜欢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确确实实让我受益终身。
我父母均是出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布衣"家庭。母亲目不识丁,父亲是新中国建立后,在"扫盲班"学了几个字。他们没有知识但有些"文化",打我记事起父母常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长大后走哪都不要充‘能’(认为自己很行),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等等,听多了觉得很烦。
在我的学生时代是"动乱"的十年,是批判封、资、修的年代,孔子更是打击的对象。根本没有《论语》这本书。“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作为"俗语"我铭记于心的。后来我方知出自于《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回想那时父母的"教导",与此语此义大同小异。从此,我便将“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我的"座右铭"。上学时我在课桌上刻的是它,上班时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放的是它,自家书桌上也离不了它。
在学校它提醒我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使我成为学生中的姣姣者。在工厂我拜老工人为师,处处好学,从一个普通工人到企业管理者。在机关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一个小办事员到一个"班子成员"。
《论语》中有关“信”的小故事有哪些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能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啊,他靠什么能够行走呢?
在这里呢我解释一下,大车小车分别是指牛车和马车,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驾牲口用的横木,那么这个横木要怎么铆住呢?我发了一个照片,就是用木削剥了皮以后插在这个小孔里,才能把横木给固定住,这輗和軏就是牛车和马车上的木削,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木削,那肯定无法套住牛马,自然你的车就不能跟牛马一起往前行走。
说到这儿,孔子又说了,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子,没有关键的木削不就无法真正地行走了吗?对于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那个最基础最关键的那个保障。
换句话说,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只有靠信誉,你才能把人生这辆马车给驱动起来,啊,才能把人生这辆车给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你都倒不了、坏不了。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这也是能够保障你的速度。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你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的起来,要是没有信誉,没有这个小插销,好,就相当于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
《论语》中最让你深有体会的是哪一句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
"禮節":禮是出自於內心,至誠表現於外,才能做一位文質彬彬的君子。我們想由凡夫學君子而步入聖賢,如果不知禮,又如何能學君子、法聖賢呢?
「要使人家對我們品味無窮,那是規矩禮節恰到好處。」如果禮節好,自然能顯出道德,一切盡在不言中!
非禮勿視--看空色相,研讀真理,涵養內德,眼觀經訓明理修。
非禮勿聽--莫聞邪聲,恭納聖音,德進身修,耳聽聖音智靈通。
非禮勿言--不出非言,言必中肯,宣揚道義,口宣聖道挽狂瀾。
非禮勿動--處事慎重,合理精進,兼善天下,勤行渡眾赴龍華。
修道修心認真理,始終而貫不迷頑;
一切道體生活上,須自參研解妙玄。
非禮勿言是非斷,非禮勿視物不染;
非禮勿聽言不擾,非禮勿動體自然。
動時渡人靜渡己,內聖外王皆須兼;
有欲觀竅守意馬,無欲觀妙參妙玄。
大道傳來無一字,全憑心意體會前。
《论语》中是怎样训练百姓打仗的
孔子没有说怎么打仗,这可能不是夫子的专长,但这绝不意味着夫子不知道战争的重要性,特别是春秋时期,战争几乎是家常便饭,所以夫子在《论语 子路》还是有关于对国民进行训练的。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夫子说:要精通军事的教官,教老百姓七年,老百姓就可以上战场打仗了。
本人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所以就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孔子强调要训练七年,好像现在当兵是要三年吧。总之,孔子认为,不管打不打仗,都要训练自己的老百姓七年,才可以自保。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如果不训练自己的国民呢,孔夫子认为,如果不训练自己的国民,基本上就是放弃他们,任他们自生自灭了。
孔子都这样说了,可见春秋时期形势的严峻性。就是说如果没有两下子根本不能自保。不像现在我们有强大的军队做靠山,不用自己再去少林寺练几年。
不过,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最好还是去学一下武术,因为现在的人运动越来越少,高血压,心脏病越来越多,去医院做个心脏支架要好几万。练练武术,一个可以增加运动量,使身体健康。另外,遇到昆山龙哥这样的混混,不至于被砍,说不定还能反杀,一举两得!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怎么样养成的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等古籍已经开始使用“君子”一词,“君子”原是指发号施令,治理国家的人。在孔子那里,君子与贤者、圣人、士人等有相同之处,都是指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论语▪述而》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他还常把君子与小人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对比的存在。比如“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君子人格”是《论语▪宪问》中孔子提出来的:“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方面,我未能做到。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睿智的人不会迷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至少应该具备仁、智、勇三种品格。
结合《论语》与儒家其他典籍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我认为一个君子人格的培养,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孔子主张要“仁者爱人”,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可能具有君子人格。国君要爱民,实施仁政;普通人要爱人,有爱他人之心。“让世界充满爱”就是真正的仁德之心。
君子要有智者之脑。孔子认为君子要“知者不惑”,就是指人要有睿智才能不迷惑,才能够在大千世界中辨明是非。一个没有辨别之力的人不是睿智之人,没有睿智难免在生活社会中糊里糊涂,糊涂则难以修炼成君子。
君子要有勇者之品。一个君子要有勇毅刚强的品格,勇敢的人能够不怕挫折与困难;人生不易,面对未来不可知的艰难时世,懦弱之人难成大事,只有坚毅勇敢的人才能成功渡过难关。
君子要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浩然正气,就是一身正气,铮铮铁骨,刚直不阿。君子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敢同霸王争高下,不向邪恶让寸分”。
君子要富贵不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移。“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大丈夫就是君子,人得志时,大家一起努力实现理想;不得志时,则独善其身。贫穷不会改变其心志,高压不会使其屈服,顶天立地,方为君子。
君子要“慎独”。“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无人伴守的时候,也能够独善其身,“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真正的君子,有人无人的时候,对人对事都一如既往,不欺骗不轻狂,一如既往的本真。
君子要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发奋图强;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包容万象,厚植德行,承载万物。君子要自强自立,力求向前,刚强坚毅,有所作为。
君子要恪守“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君子的为人处事要守正持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处事留有余地。中庸之道不是做人做事无原则,而是关键在于不偏不倚,公正待人处事。
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那些要想弘扬自己好的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总之,君子人格的培养主要还是要在仁心、智慧、勇敢、自强、中庸、慎独、正直与立业上下功夫,这些方面做好了,就是一名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