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城,素有东瓯名镇之称,有着约一千七百年历史。北宋时期,知州杨蟠将温州古城划为三十六坊,而这其中,就有五坊位于公园路一带。
千年过去,杨蟠所定的三十六坊,随着时光变换而大多“名更地异”,但墨池坊、康乐坊、扬名坊等地名,以及坊巷中那些人文底蕴,还留在温州人的生活中。
最近,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已经启动,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组梳理了不少有关公园路一带”五坊“的内容,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公园路的坊巷往事。
古代的
坊和市
▲清末的积谷山
北宋时期的坊,一开始延续两晋和隋唐时期以来的坊市制度。温州城内设有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坊与坊之间隔着高墙,各坊有坊门,居民只能从坊门出入。每坊有坊卒把守,以击鼓为号。到了夜晚宵禁,市禁止商业活动,坊也不允许百姓外出。
不过,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坊市制度很快就有了新的变化。知州杨蟠到任后,废除里坊制度,根据坊巷所在的方位、走向以及地理环境,将全市定为三十六坊。他以河道或街道为界,将一座城市划分成整齐美观的三十六个部分,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六个社区,这对城市的管理是一重大突破。此后,春秋转换,温州城的更新万变不离其宗。
↓↓↓
儒英坊
▲东瓯王庙门台
所在位置:
南起公园路,向北转西,至兴文里,今县学前一带
得名由来:
永嘉县学所在地
“儒英坊”,因坊边坐落着祭祀“东海王”驺摇的庙宇,理所当然成为“公园路五坊”之首。它的位置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县学前。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永嘉儒学在县治东华盖麓,宋元佑三年(1088)县令吴君平始建。“儒英坊”便是因为设有儒家英才荟萃的“县学”而得名。明代时,这里曾改名为“聚英坊”。民国期间,又以此处位于县学之前而改名县学前,沿用至今。
在县学前东北向,有一条沿着华盖山西面山脚延伸的老巷,巷名叫华盖里,南北走向,南起县前头(现高盈小区),北至瓦市殿巷。古时,华盖里一分为三,即南段小沙巷,中段大殿前,北段山下街。这里古迹颇多,较为著名的有梧竹书院、东瓯王庙和砚瓦槽。
梧竹书院为明代姜准所筑。姜准,字平仲,号艮峰,永嘉县人。他生活在明万历年间,虽然缺少做官的运气,却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多年采集的地方风物笔记,写出一本流传甚广、有着浓厚瓯越地域色彩的随笔《歧海琐谈》。书中所记录温州的传统风俗习惯,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库。姜准还是著名的藏书家,梧竹书院虽规模不大,但以梧桐、修竹唱主角,显得清气十足。他的朋友何白有诗赞叹:“华盖峰前旧书屋,绕屋高梧映深竹,编摩上下数千年,图籍纵横三万牍”。可惜梧竹书院今已不存。
东瓯王庙祭祀的是东瓯王驺摇。驺摇(约公元前251—前192年),越王勾践后人,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因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受帝之赐,封东海王,定都东海前岸的东瓯之地,俗称东瓯王。《史记》中对此有记载。驺摇死后,其墓就建在市区西郊的瓯浦山。
东瓯王庙早年曾为县学前小学,后改称华盖里小学。而老人们至今仍习惯于称东瓯王庙为大殿。据说大殿边上还有一小殿,小殿对面是古戏台,街坊谁家有“白喜事”,会请来戏班子登台演个两三天。现在这里还能看到老门台。
砚瓦槽,文献记载,这里曾是一个石窟,踩石级入洞,便见一泓涓涓细流,不断地从岩壑中流出,然后注入一酷似砚槽的石罅上。因泉水亢旱不涸,味甚甘洌,名曰“蒙泉”,曾名列温州三大名泉之首。在前方的路口,以前还竖有牌坊,上书“太玉洞天”。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登华盖山时,曾留下诗曰:"相传容成子,飞升在华盖。于今四千年,仙迹宛然在。蒙泉水一泓,清绝味可爱……
据《永嘉县志》记述,蒙泉两旁岩石上镌有许多宋、元时代诗刻,然而千年风雨后,如今只能见到“蒙泉,万历癸丑仲冬吉立”的明代青石匾额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泉水水流渐渐虚弱,终至干涸。
儒志坊
▲东山书院
所在位置:
东起园西巷口,西至解放路,今府学巷一带
得名由来:
纪念“永嘉之学”始倡者、“儒志先生”王开祖
儒志坊,是宋时杨蟠为纪念邑地“永嘉之学”始倡者,人称儒志先生的王开祖而立。南宋时期,高宗赵构在温州期间,曾将原州治当作行宫,将儒志坊的张氏故宅改建为州治。这里一度还成了温州的政治中心。明清时,因巷口建有温州府儒学之故而改名为府学巷。
王开祖(约1033—1065),字景山,温州人。皇佑五年(1053)进士,翌年在华盖山开讲“永嘉之学”,从者达数百人。王开祖自此被尊为永嘉学派先行者,当年讲学处被后世称之为“东山书院”。清雍正十年(1732)巡道芮复传将书院移建于积谷山麓。著有《儒志篇》流传于世。
不过,王开祖也并不总是一板一眼的“严师”形象。相传他年轻时也爱替人吟诗赋联,某日正伏案静读,有两位街坊熟人上门取讨开业大吉的对联讨彩,但有要求,即在对联中显露裁缝店生意兴隆又不失小酒店财源广进之兆。王开祖一听,明白是一间店堂经营两种项目,淡淡一笑,便答应下来。次日凌晨,鞭炮声响街坊聚集,但见那店堂门首两边贴着王开祖大笔挥就的一副对联:上联"杨柳衬衣绿",下联"桃花映酒红"。对仗工整,句律严格,借春光风物,将裁缝与酒店巧妙地融合其中。
▲清光绪《永嘉县志》里的《东山书院图》
儒志坊在明清时更名为“府学巷”,府学位于巷口。
府学巷中段,有一条名叫“九柏园头”的小巷与公园路相通。巷名的来源据说与明代此地有一处长着九棵古柏的私家花园有关。1937年,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租用这里的黄宅、魏宅为办事处,翌年3月两宅打通,改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
▲新四军驻温通讯处旧址
府学巷底是积谷山,自古以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曾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积谷山又名飞霞山、东山,俗称小赤壁,位于北斗九山之口,旧时这里有谢客岩、池上楼、飞霞洞、卧树楼、升仙台、留云亭等胜迹,历来是名人雅士游览佳处,留下众多摩崖题刻。温州三大名泉的另一泉“冽泉”,就在积谷山西麓的春草池边上,井底积淀流沙,泉水从流沙处盈盈而出。相传当年谢灵运在温州任永嘉郡守时,就是看中这一口好泉眼,才在旁开凿春草池的。
▲1877年,从积谷山俯瞰温州南门外
谢池坊
▲池上楼
所在位置:
南起人民东路,转西至解放南路,今谢池巷之旧称
得名由来:
谢灵运、谢池
谢池坊即今谢池巷之旧称,因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以及巷底的谢池而得名。明朝曾名“云衢坊”,历来是“车水马龙归一衢,万家灯火商贾旺”的闹市商圈。
谢灵运(385年-433年),以字行,浙江会稽人(今绍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谢灵运在温州担任太守的一年多时间里,足迹几乎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可以说,温州成就了谢灵运中国山水诗鼻祖的美名。他一生留下的90多首诗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写温州(永嘉)或与之有关的。
谢灵运在温州也留下了众多足迹:如“池上楼”“谢公楼”“梦草堂”等。《登池上楼》的那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的经典名句。连诗仙李白也羡慕不已,在《送舍弟》中用“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抒发内心的向往之情。苏东坡也曾有诗句自勉:“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水似永嘉。”
北宋大观三年(1109),被称为“元丰九先生”之一的周行己,因曾师事程颐而遭新党参劾,罢职回温,在县城谢池坊故宅创建书院,此后授徒讲学,传习洛、关之学,“邦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后人称他为“永嘉先生”,他创办的浮沚书院是温州历史上一所影响深远的著名书院。
明神宗万历(1573-1620)初,御史屠叔方奏建卓敬祠于温州郡城谢池坊。卓敬(1348-1402)字惟恭,号海幢,以忠烈而流芳后世。卓敬因反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被杀,朱棣曾感叹说:“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得一卓敬。”万历十一年(1583),卓忠贞公祠(简称卓公祠)被移建于江心屿文信国公祠右。
▲江心屿卓公亭旁的卓敬像
位于谢池巷的“池上楼”,旧时名如园,北起府学巷,南至谢池巷,东与中山公园一墙之隔,西边包括现温医附一院急诊楼。清道光年间,时任湖南粮储道的邑人张瑞溥,辞官回到故里后,在谢灵运“池上楼”旧址旁,临池建屋三幢,取名“如园”。张瑞溥建园时,“以存谢公(谢灵运)之旧”,在传说中的“谢池”边建了“池上楼”“春草池”“春草轩”“怀谢亭”等。清代温州知府梁恭辰之父梁章钜的“楼阁俯城隅,一角永嘉好山水;风流思太守,千秋康乐旧池塘”,正是如园的写照。
▲义井
与大多数街巷一样,早年的谢池坊也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民居炊烟袅袅。在巷子东头拐弯处,有“义井”一口,又称“谢池巷古井”。原井之处为谢灵运祠的石阶前,水为祠内和居民同时使用。
从池上楼方向过来走上百来步,即是谢池巷的周宅花园,俗称周宅大屋,与如园一弄之隔。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周雨生购得此屋并进行扩建,当时堪称浙江最大的整体民宅。周宅南北有河,正门在谢池巷,后门在府学巷。
▲1921年弘一大师与周孟由等人合影,左二为周孟由,右二为弘一。
近代,周家在温州经营典当、钱庄和酱园等实业,家业殷实。与许多大家族一样,周家也出了各种人才,如留学日本、曾参加同盟会的周孟由和我国银行界元老周守良等名人。
周孟由与同在日本求学的李叔同(弘一大师)因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1921年,他还曾亲赴杭州,陪同弘一大师从杭州出发经上海至温州,驻锡庆福寺。
背靠积谷山麓的庆福寺,俗名“城下寮”,创建于清嘉庆和道光年间。当年42岁的弘一(李叔同)来到温州后,驻锡庆福寺十二年。弘一大师生前曾多次说过,温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庆福寺是“第二常住”。温州是他建构和形成其佛学、文化等思想体系之地,大师也为温州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弘一大师在温州的伙食费均由周孟由、周仲铮两兄弟按月供给。周孟由还热衷于教育事业,将周宅祠堂捐办为“民德小学”(今府学巷小学址)。周守良则是我国银行界元老,曾就读北京大学商科,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弟子,蔡元培曾称赞他“居士仁心到鱼鸟,古人居教自诗书”。他还受梁启超赏识,书联教诲:“得意当为三日雨,问心可对十年灯”。
德政坊
所在位置:
东起华盖里,西至解放北路,今县后巷一带。
得名由来:
永嘉县署
因处于古永嘉县署之后,寄望官府办事有“德政”,为“溯其善政”而命名(《坊记》所称)。清代,以地处永嘉县署之北,本地谓北为后,而谐音改称为县后巷。
明清年间的县后巷,差不多就是官衙的公寓所在。
古时温缂丝、瓯绸闻名遐迩,其渊源可上溯至东晋、南朝。南朝时期,郑缉之在《永嘉郡记》中称:“永嘉有八辈蚕”,并在世界上首次记载了养蚕低温催青法,说明当时永嘉郡的养蚕技术相当先进。明代温州丝绸业非常兴盛,明前、中期,温州有官办织染局,地点就设在府城德政坊,规模不小。
县后巷的东端拐个弯,便是河西桥,河西桥连着瓦市殿巷和横井巷。横井位于该巷的52号宅前,其历史可追溯到晋太宁间。当时,郭璞筑永嘉郡城,”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横井即是其中一口 。井水久旱不涸,水质清冽甘美,巷名也因此而得。除横井,此巷还保留着另外一口古井,位于巷的拐弯处,名为"天宿井",同为二十八宿井之一。
道爱坊
▲温州华盖山及东城墙外
所在位置:
东起华盖山麓,西至解放北路,今县前头一带
得名由来:
永嘉县署
三十六坊既有德政坊,亦必有道爱坊——道爱坊(县前头)与德政坊(县后巷)同为宋坊,分处古永嘉县署前后。《坊记》称二坊之含义在于“切于防范,俾家警户省”,则“道爱”与“遗爱”有相同含义为仁爱。应正句为“则道爱、遗爱之目”。标榜古时官府办事讲求“道爱”。清代这里称“县前头”,解放后向东延伸包括大沙巷在内。
德政坊、道爱坊以及附近一带,则是温州古时行政管理中心。温州是一座具有1700来年历史的古城,自东晋置永嘉郡起,历经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郡治、州治、府治、县治都设在城区境内。行政区域设置和行政机构不断变迁,相关的驻地街巷名称却默默记录了这些变化。
比如广场路自人民广场向西至道前桥菜场门口的一段道路,过去曾称为“道前街”,而“道前”二字所指的就是1912年废除温州府后以温、处二府所置的“瓯海道”之所在地。道址即今鹿城区府大院。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文献参考自《鹿城人文景观》《三十六坊话今昔》
版式:陈迪
南昌、武汉、岳阳的三大名楼如今还配得上名楼二字吗
对方不想说话,并向你扔了一只狗。
不管怎么样,三大名楼已经存在在那里了。你不爽,我也没有办法。
一、岳阳楼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黄鹤楼
《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三、滕王阁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你觉得是不是名楼?
《三国演义》著名的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
1、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对阵双方是袁绍和曹操。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最后曹操大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对阵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大军八十万,号称百万,孙刘联军7-8万人,号称十万。其实曹操军力最多15万左右,孙刘联军在1.5万左右,双方对比大概是10:1
3、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
221年刘备开始进攻孙吴,陆逊迎战,222年刘备战败。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有70大万,陆逊5万。实际兵力对比可能没这么大。双方兵力可能差不多。
为什么有人将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称为“中国三大名楼”,这些建筑有何历史价值?其中游览哪座建筑的人较多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了。
滕王阁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滕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使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观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朱彝尊的《登滕王阁》等,至今还都为人们所传诵。黄鹤楼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她最后一次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五个夹层,共为十层。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
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察瞭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历代登楼赋诗者很多,仅唐代就有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顾况、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她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事。现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她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和尚?他们靠什么名留史书
我看见评论区的都是鉴真、唐玄奘还有几个皇帝和尚,我就介绍五胡乱华的后赵大和尚佛图澄。
佛图澄,西域龟兹人,早年在乌苌国出家,然后去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进修学法。在当地非常有名。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当时79岁。他能诵经数十万,善解文义,虽未读中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无能屈者。
佛图澄到了洛阳之后,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但是不久刘曜攻陷洛阳,后来佛图澄拜见了当时手握大权的石勒,劝他少行杀戮。在石勒的刀下救了不少人。后来石勒称帝,他在旁边协助,石勒死后石虎继位同样对佛图澄非常尊敬。
佛图澄在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死,享年117岁。他在赵国弘扬佛法,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多达万人,而且门徒中高僧辈出。
我国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都叫什么寺名
寺庙是我国艺术瑰宝库,是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精华的重要组成部份。
“寺”初时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之地称为寺,此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國佛教建築的专称。
中国十大名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洛龙区白马寺镇内。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入传之后第一所官办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历史,现存遗址古迹是元、明、清时所留。白马寺是由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l983年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四A级景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是孝文帝为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唐王朝高度重视,博得“天下第一美刹”之誉。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8)。为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所有天地中历史建築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背靠高峰,面朝飞來峰。灵隐寺开山祖師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鏐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新开拓,赐名灵隐新寺。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禅宗“五山”之一。中国佛教著名寺院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五公里外的枫桥会镇。唐代贞观年间,据传当时名僧寒山与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由此改名“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一519年),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寒山寺曾先后遭受多次火毁,最后重建在清代光绪年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开放寺院。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国内現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并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净寺:初名圣友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涂门街,又名“艾苏哈子大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
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禅宗胜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国寺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始建国寺。
卧佛寺: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三十公里。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由於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磐铜像,因此而被称为“卧佛寺”。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一649年)。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宮”相媲美。并和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为藏传格鲁派的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二零一七年八月被批准为国家五A旅遊景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曾又名塔儿寺。是中國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始建于明洪武十年(l377年)。
以上资料,仅供朋友们参考,谢邀作答。
谁能把哲学家康德的著名三大批判著作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
世界极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伊曼努尔生于 1724一1804年。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康德生前最主要著名的作品在"新康德主义"中参考有五夲:
《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1755年,康德在其著作用发展的观点叙述了所谓前批判时期所创立的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历史意义。恩格斯对这一点评价很高:″康德用自己的理论在否认发展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康德书名的三大批判著作有: 《纯粹理性批判》一1781年。 《实践理性批判》一1788年。 《判断力批判》一1790年。
五本巨篇著作还有一篇《绪论》一1783年。
康德在三大批判书《纯粹理性批判》是他的认识论,他使认识与宗教调和起来,,他的认识论是限制理性的职权,而在认识范围以外给神留一个位置。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序言写道:″我应该…限制知识而给信仰以地位…"。他在其倫理说中断言:要维持道德,就必须承认神的存在和灵魂不死。”
所康德是孔子唯心主义哲学在西方的代表人物之一,康德在其社会政治学中谈到公民自由,这是老天不可能给的,真是孔子二千年后灵魂再现。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6、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9、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5、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16、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7、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18、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2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3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3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3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7、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9、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4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4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2、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4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44、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天津贝壳堤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为何没有发展成天津著名旅游景区
天津河多水多,所以跟水有关的地名就多,其中带“堤”字的地名不少,如“王顶堤”、“围堤道”、“千里堤”、“桃花堤”等。可是这个“贝壳堤”知道的人却不多,更不要说与美国圣路易斯安纳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的事情了。
原来的老天津人管古贝壳堤叫蛤蜊堤,是由远古的贝壳沉积下来形成的,可以证明天津是一块“退海之地”。张熹在《津门杂记》中曾说:“咸水沽在城东南五十里,该处旧有蚌壳满地,深阔无涯,至今不朽,想昔日之海滩即在此地无疑也(光绪十年印)。”这话说的就是古贝壳堤。
天津滨海地区共有4道古贝壳堤,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过了近万年。想要详细了解古贝壳堤的历史,一定要到天津市古林古海岸与湿地博物馆看一看。在这里可以看到第2道的古贝壳堤的遗迹,堤岸一层一层全都是压得密密实实的贝壳及贝壳沙。贝壳质含量100%就是天津贝壳堤享誉海内外的真正原因。
4道贝壳堤的数据都在这了!
第1道贝壳堤最多只有千年历史,几乎没什么可说的,只是沿现代海岸线断续分布。
第2道堤岸形成于距今约2700-1800年,距现代岸线最远处约25公里。
第3道贝壳堤距现代海岸约20-40公里,形成于距今约4100-3500年间,堤上还曾发现西周-战国文物。
第4道贝壳堤形成于距今约7000-4700年,那时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海岸线出现第一次较长时间的停顿,形成距离现代海岸线约40 公里最古老的一道贝壳堤。
1972年,贝壳堤出现了盗挖现象,最初村民们仅仅是为了将贝壳打成粉拌到饲料里给家畜吃下,可以补钙。后来一些制药厂也盯上了古贝壳堤。因为贝壳粉经消毒后,可以生产壮骨粉。看到有钱赚,村民开始不顾政府的禁令,暗挖、偷挖,盗挖高峰出现在八九十年代。疯狂的盗挖使古贝壳堤遭到了破坏。近年来政府对古贝壳堤进行了“特护”,现在盗挖贝壳堤的行为已经基本杜绝,贝壳堤呈稳定状态。
天津建了贝壳堤湿地公园,不过看过的人都说好像个郊野公园,贝壳虽然有一些,但是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古贝壳堤,所以评价并不是很好。看来想要成为天津著名旅游景区,要有真材实料才行。真正古贝壳堤遗迹才是贝壳堤湿地公园走向高大上的必由之路。
关于相逢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谢谢邀答。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李白>
(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
(3)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泪。
(4)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5)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6)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7)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8)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