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庐山的名句

句子大全2022-12-06 01:40:19未知

跟着苏轼游庐山

苏轼游庐山的名句

苏东坡在黄州失意四年,在元丰七年(1064年)四月六日离开黄州准备到汝州,仍然当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不过,这汝州离汴梁可近多啦!皇上觉得苏轼这厮的脾气应该被磨得差不多了,想把他一步一步拉回京城呢。皇恩浩荡啊!

对于苏轼来说,也是喜从天降啊!

于是,该喝酒的喝酒,该旅游的旅游,趁着大好春光,赶紧好好赏玩大江南北的大好山河!再说,贬在筠州的弟弟苏辙也好久不见啦,也该跟妻管严陈季常同学告个别啦,于是,苏东坡做好攻略ABC……约了他们两个,又请一位僧人参寥陪同,兴致勃勃地去登庐山了。

第一次见到庐山的苏轼是惊艳的,在《记游庐山说》里,他激动地说,啊呀庐山真是太漂亮了!山漂亮,谷漂亮,啥啥都漂亮!看得我两只眼睛都不够用了!算了我也不写诗了不写了!光是睁大俩眼睛看都来不及呀来不及……

动不动就舞文弄墨、说性情就性情的大诗人、大词作家、大文豪,说不写就不写了?你信吗?来,咱们走着瞧!

当然,人家苏轼也不是存心要骗人。首先他的偶像李太白先生早有堪称庐山绝唱的好诗挂上头呢,“飞流直下三千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再说,自己孬好也在北宋文化界先锋队的行列了,万一落笔有瑕,岂不坏了自己的名头?登庐山之前苏轼的心里也掂量了哦:不与李太白齐肩,坚决不写!……嘿嘿。

苏轼,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也叫苏东坡了,就在庐山走着瞧——瞧瞧风景,瞧瞧啥时候来两句。

走着走着,画风有变。挖!什么情况?辣么多脑袋亮光光、眼睛亮闪闪的和尚在作甚?再走近了一看,嚯!原来庐山三十六山七十二刹的僧人都赶来了,还摇着荧光棒、拉着横幅大标语,哭着喊着“苏子瞻,我爱你!苏东坡,人家喜欢你!苏诗神,想死你!”……

不得不说,苏轼的粉丝,从皇帝到小童子,从太后到小歌女,那是举国上下男男女女一网打尽啊!现在本尊驾到,这庐山的和尚们能不激动得要死要活吗。哎呦,苏轼这心里美呀!俗话说:“富在深山有皇亲。”咱这是贬在黄州有粉条吗!

“粉丝们好!粉条们辛苦了……”苏轼的手都摇酸了,想想算了,不摇了,人家这么多粉丝大老远赶来,你得表演啊。

于是苏轼提起了诗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他到庐山的第一首诗: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我穿着草鞋、拄着青竹杖出外闲游,竹杖顶端只挂着一百文小钱准备买买小酒、买买茶水零花着用的。没想到啊没想到,在这么个僻远的深山老林里,居然有这么多人认得我呀好开心好虚荣好嘚瑟……

写完了,他一愣神:说好不写的呢?呵呵,写了就写了吧,反正都已经食言了,多写几首也无妨!

于是,大笔一挥,又洒出两首: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山水跟人一样一样的,要是与你素昧平生,那他对你可真是傲慢高冷才不拿你当回事呢。要是识得庐山真面目,那以后只要你来,庐山都会当你是老朋友了。

我对庐山的向往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我是梦里也想飞越到庐山缥缈的云霭间啊!今天咱终于梦想成真,我真的站在庐山上了,傲耶!

本篇完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写月亮的名句是哪一句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该篇文章是苏轼贬到黄州第四年所写,记录了在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中“月色入户”,是拟人化描写月亮光,似乎月光了解作者的苦闷,入户来寻他,帮他排解苦闷。

最传神的应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文中没有一个月字,可是又把月光表达的淋漓尽致。“积水空明”,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藻荇交横”是月光下水草摇曳生姿,静中有动,堪称绝句。

你最喜欢苏轼的哪句诗词

苏轼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很多诗词都可以说惊艳盖世,而流传千古。

有一首诗词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人拿起酒杯对着月亮问,天上的宫阙,今天是个什么日子,月光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我要驭风一去,但宫殿那么高,一定很冷,还不如在人间仙境里把酒临风。

月光灰暗了下来,洒在和我一样没睡的人身上,人不应该有忧愁怨恨,哪里的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就像月光一样,有阴晴圆缺。

表达了诗人多愁善感,而又非常豁达的人生观。

苏轼的诗词你必须是通过形象去感知,去联想,才可以悟出其深邃的哲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诗词是在中秋大醉的时候,写出的千古名作。

如何评价大文豪苏轼的书法

苏轼是我们四川眉山人。他是宋朝时为中华文化贡献了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的巨擘。他在艺术方面的贡献是很丰富的。比如诗词,比如书画。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豪气干云,被列豪放派。

大师兄所问的对他的书法方面的评价,前面回答者已详尽阐述。在下只就我个人对他书法的看法作些赘述。在书法界尊为宋四家的东坡先生的行书第一感观端庄秀丽,妩媚丰腴。细看运笔老道,遒劲有力。不矫气,不怪诞。是学行书者的至尊典范!

苏轼最豁达的词是哪一首

我觉得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和(定风波)是比较豁达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词即景抒情,借问天问月抒发个人怀抱,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设问,展现中秋一个月宫敻绝尘寰的奇景,再从景物的自然更迭到人事的流转变迁以自然境界的澄彻辽阔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开朗廓达,语言洗却柔靡,脱除陈套,是历來中秋词中意境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首词是他对待贬谪生涯的态度,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即此意,雨后放晴,山头夕照相迊,也无风雨也无晴,又写出作者心头平静的境地。

苏轼有哪些经典诗词名句

谢谢!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词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2、诗

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的哪句诗影响了你

中国的文化史上,能够成为全才的人不多,苏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轼虽然为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人物,但是苏轼本人却自认为自己是诗人。而且苏轼写的诗在宋诗里面确实是一流。

如果找出苏轼的诗中最喜欢的一首,那就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是这首诗呢?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其中的道理。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好遭遇贬谪,对于苏轼而言,贬谪虽然有过几次,但是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心情不好的苏轼和友人就去游览了庐山,看到庐山的景色,他写下了这首诗。

每个人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认不清自己,因为自己身处其中,自己的心情等等都会受到干扰。等到这件事情过去了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很片面。

宋代的文人很多人都遭遇过贬谪,但是他们对于贬谪都看得开, 他们在地方颇有政绩。

比如王安石,就是因为地方政绩好,才被皇帝认可,让他主持变法。

这首诗也提醒我,对待事情不能太片面化,不能因为自己理解的片面却去否定整个事件的整体。

大道至简,真正通俗易懂的道理往往会被忽略。

你羡慕苏轼的生活吗

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来不去想,人不会越过越倒退,从现代回归古代的那种落后,试问不用回到古代,就算是到达偏远地区,没有网络没有电视都会无聊的疯掉。那些地方的自然风光适合旅游或小住,不适合生活。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6、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9、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5、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16、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7、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18、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2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3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3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3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7、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9、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4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4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2、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4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44、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李白和苏轼的区别

谢邀哈。

这道题目很大,如认真严谨地作答,估计写个几万字都不能完全说清,索性简而言之,举其荦荦大端吧。

李白与苏轼相似相近之处很多,但又各有特色,他们都代表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精神。然而,两人又有很大不同。

生平与思想方面:

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城,几岁时才举族迁居四川江油;苏轼祖籍赵郡,父祖几代人皆生活在四川眉山,苏轼亦出生于斯,苏轼算是土生土长的川人,而李白顶多算是半个四川人了。

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成年之后出川入京,行走四方,几乎很少返回蜀地。李白游走四方,主要是学道求仙,游历山川,探幽访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苏轼亦爱漫游,而纯粹的漫游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眉山青神一带,时间与空间跨度,皆不如李白大。

苏轼游走四方,多以仕宦贬谪之故,平生自笑为口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虽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并能随缘自适,但人生自由相对李白较小。苏轼亦酷爱道术,少年时尝欲出家作道士,后来虽常有山林之念,但基本上在红尘宦海之中。李白的羽化升仙的清梦更为绵长,他曾数度得授道箓,与道士为伍,更长于烧汞炼丹,比苏轼的道教生涯更为深入长久。

两人皆为儒道释兼宗,受三教沾溉,同样在行藏之间纠结不已。李白明显偏爱于道家,即便是渴望实现“海县清一,寰宇大定”的儒家济世之梦,但他魂牵梦绕的也是功成身退后的潇洒自在生涯。苏轼受儒释道的影响都非常深刻,对三家的理解,也远比李白深刻,就连不得不惩罚苏轼的宋神宗都忍不住赞叹——(李)白或有轼之才,然无轼之学(识)。相对而言,苏轼从政早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追求更为强烈。仕途受挫,屡遭贬黜后,他在精神上逐渐偏向于佛道,但奋力当世之志却从未改变。

两人都受到纵横家思想影响,文章都曾受益于《战国策》。然而,李白“入戏”更深,沉浸于策士谋臣奇人异士施展拳脚的神奇世界之中,希望自己亦能成为鲁仲连之类的人物。苏轼虽然与父亲弟辙同受《战国策》的熏染,然而,却能跳出其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浮夸和天真。


政治方面:

李白自负而天真,言大心高,然似缺乏从事政治应有的干练沉稳。苏轼筮仕之初,亦不脱书生意气,但实才可观。加之有欧阳修、张方平等人的爱护和提携,苏轼在政治上远比太白成熟。

李白不走寻常路,不愿老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而是希望一步登天,直接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君王倚重的股肱之臣。最终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等人的运作,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供奉翰林。惜乎并无实权,亦无职掌,实为唐玄宗的文学弄臣。从现存资料来看,李白“从政期间”,并无善举谏言,只留下了《清平调》几首而已。当然,并不能因此说李白毫无政治才能,他曾客串翻译人员,协调唐王朝与民族政权的文书往还,颇为善于辞令,有一定的外事文书写作才能。

苏轼从政的经历,不如李白传奇。少时与弟弟一起,得到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的老爹苏洵的系统而良好的教育。二十岁那年,与弟弟一起高中进士,后又中制科,在科场上,亦是传奇之人物。中第之后,初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回京,继而因党争数次出京,整个政治生涯与王安石变法及由此而来的党争紧密相关。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苏轼都尽心尽力,颇具干蛊之才,取得了一定的政绩,受到肯定和嘉奖,他的政治才能和成就,有史可稽。这显然是李白难以相比的。只是苏轼个性耿直,不愿蝇营狗苟,更不愿为进取而放弃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他总是以牛虻式的“批评”者存在。因此,先后被新党和旧党中人排斥打压。然而,苏轼却九死不悔,坚持自身政治主张。


文学创作方面:

李白以谪仙人的雄姿,狂风不羁的想象力,清晰脱俗的吹牛天赋,是庄子以来最富有想象力和夸张爱好的大手笔。

李白更是少有的主观性诗人,他的诗歌中,“我”无所不在,“我本楚狂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屈原之后,李白是第一个如此热衷抒发“我”之内心的诗人。

苏轼若与李白易位,他应该不比后者逊色,在想象力、才气胆力方面,他堪与太白匹敌;学识见解,更是超出后者。庄子和屈原之后,个性最为突出,才华最为卓著者的一流大天才之中,苏东坡无疑是最为耀眼一个,也是最为全面的一个!李白所有的,他几乎都有,充沛的感情,凌云的气势,天纵神助的想象……他的文字跳跃性也很大,但比太白的整体感更好。相对而言,苏轼更为复杂些,他也是谪仙人,是静默的居士,是孤傲的幽人,是极富谐趣的智者,是口无遮拦的儿童,是深沉绵密的哲人,是忧生伤逝的儒者,是乐天知命的达者……

李白善作诗歌,尤其长于古风歌行,传为其所作数词,亦高古清华。苏轼则诸体皆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是让一切赞美溢美之词黯然逊色的存在!


简而言之,李白的魅力在于天真,在于纯粹,在于其喷薄欲出的生命力,那是一种渴望冲破一切束缚的自由冲动!苏轼的魅力在于丰富,在于真率,在于趣味,在于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倔强,在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在于无往而不可的通脱达观!李白的存在,告诉人们生命可以真纯,理想到怎样的境界!苏东坡的存在,则为丰富完整的人树立了一个光辉而永恒的典范!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

更多文史精彩文章,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