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日常除了教书之外,还挺喜欢关注学生的私人兴趣和志向,也许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论语》中至少有两次孔子询问学生志趣的记录。这两次的记录展现了孔子的学生多姿多彩的课外兴趣和人生志向。
孔子经常拉着学生一起谈谈人生,谈谈理想。最著名的一次莫过于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之间的对谈。这一篇至今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或许国家也鼓励人民教师经常找学生谈人生谈理想吧。
谈话开始,孔子先让大家别不好意思,有啥说啥,颇有领导鼓励下属发言的风范。孔子的学生一个个都很狂,个个都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只不过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平常都觉着自己怀才不遇。孔子曾评价这些学生:“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我的这些学生都狂的没边了,自己是谁都有些拎不清了”。老师出名,学生自然也跟着心高气傲。这一次孔子就假设:“如果你们突然有了机会,被人提拔赏识,你们会怎么做?”
第一个学生子路抢先答题,可见子路是多么急于表现。估计平常子路跟同学吹牛是吹的最很的。所以这一次也想在老师面前显摆一下。结果这一抢答让孔子觉得子路太不稳重,回头就给了差评。可见说什么不重要,说的姿态很重要。尤其是面对孔子这种很讲究的老师。
子路说了一大堆,向孔子表明自己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身处四战之地的小国,让这个小国不被其他大国欺负,并且人民也不害怕威胁。如果场景换成今天的世界,子路可能会这样说:“给我一个朝鲜,我能让中日美俄都无可奈何,不敢轻举妄动,而且人民纪律严明,无所畏惧。”每读到这一段,我总怀疑金正恩是不是子路转世。
孔子听到这儿就直接“呵呵”了。这还能让老师说什么啊?孔子干脆无视子路,转而让另外一位学生冉有答题。
冉有向孔子表明:“给我一个小国家,三年时间我可以让这个国家人民富裕。至于精神文明建设,我就不行了。”换成今天的世界,冉有应该会这样说:“把新加坡给我,我能立马让这个小地方富起来。”冉有可以算是春秋版的李光耀。
冉有是孔子学生中少有的理财能手,最善于发展经济,所以才会说这话。冉有后来做了鲁国显贵季氏的管家,专门打理季家的家产。这一次冉有基本对孔子说了大实话,没有像子路那么夸张,而且冉有的确不善于搞精神文明建设。有一次冉有为了给门主增加经济收益,企图谋夺邻居的家产,为了挣钱都不要脸了,这让孔子非常恼火。孔子最生气的时候甚至曾说冉有不是他学生,让其他同学都去揍他,不用顾念同学情谊。(“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紧接着,孔子又问一个学生公西华。
公西华表示自己将来想主持一些政治仪式活动,顺便搞搞外交,主持国家会盟,当一个礼仪官兼外交官。公西华说的很委婉,因为他没有说自己主持多大的政治仪式和国家会盟,留了一个模糊区,同时自己也能够进退自如。因为你不能说他骄傲,也不能说他虚伪。但身为老师的孔子岂能不明白学生的小聪明。结合平常学生们的狂劲儿,孔子立马反应过来:这家伙是想当联合国秘书长啊!
三个学生同老师聊人生聊理想的时候,还有一个学生曾皙在旁边弹琴伴奏。这会其他同学都说完了,该他了。
曾皙此时没有立即回答孔子的提问,而是先把琴曲弹完,才调整了姿势,跟孔子说:“我跟他仨都不一样”。言语之中颇有些不好意思。
孔子鼓励这位艺术生:“没关系,各人说各人的。”
曾皙说:“我将来想每当春天就带着一群朋友和孩子,游游泳,踏踏青,唱唱歌,跳跳舞,然后开开心心回家。”
孔子听这话都有些发愣:这种生活我也想要啊。长叹一声,说:“我的志向和曾皙一样”。在这里,孔子没有夸谁、批谁,只是也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实孔子有过同子路、冉有、公西华一样的人生理想,那是在他的前半生。孔子的前半生一直在往政治方面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不论是外交、经济、军事、文化,孔子都能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他的学生所谈论的理想孔子其实都实现过。然而孔子命途多舛,转眼前政治失意,颠沛流离。孔子也曾不甘心,他周游列国14年,一直试图在政治上东山再起,却始终得不到合适的机会。历经风霜的孔子,逐渐对政治彻底失望。这时的孔子,已经不再想追求政治上的功成名就,而是渴求生活中的温暖与惬意。
因此,孔子赞同曾皙的理想。
孔子的子弟中,子路的理想是军事方面,冉有的理想是经济方面,公西华的理想是政治外交方面,而曾皙的理想则是生活方面。
没有谁的理想更伟大,只是不同的生命以及不同的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理想罢了。
附录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关于治国的思想有哪些
孔子的治国方针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说出一句关于劳动的名句
劳动致富,勤劳发家。
网络照片。
孔子关于“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要理解“仁”的核心理念,在《颜渊》篇中,这几段话非常有代表性:“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的核心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克己、爱人、复礼。就“仁”而言,更核心的是“爱人”。
孔子的“仁”是为了“复礼”,“复礼”是“仁”的目的。孔子讲“仁”不离政治理想和施政理念和方策,孔子的道德是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小人之道。所以他的“仁”不是以自身为目的,“礼”才是“仁”的归宿。
复礼必须通过爱人的方式才能达到,这是孔子继承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提出的特色理念。
爱人,是“仁”的特征。由于这个爱人是为了“复礼”,所以这个“爱”是和“礼”的等级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有等差的爱,是先爱亲,后爱人,由爱人,以致爱上、爱君、爱国。这和墨子提倡的“兼爱”不同。如何算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道,很明显就是指“仁”和“礼”,也完全适合于描述“爱人”的表现。关于忠恕,论述很多,主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要宽容。
要“爱人”必须克己。要“爱人”也不是容易的事,自然而然的事,孔子也慨叹,没有见过有好德如好色者;说当时能见到赴汤蹈火的群众,没见过为仁而死的百姓。(“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但也认为,要达到仁没有多么难,要仁就可以得仁,并且不应该埋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克己是要改变自己的那些低级趣味,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克己是到达道德理想的必须的条件和途径。孔子的克己特别是对君子说的,克己方面,主要是“修己”、“约”、“戒”,提倡通过内求的方式提高道德修养。达到爱人的境界,最经常的方法就是“自讼”、“自省”、“自责”等等。
后来我们看到的情况要比孔子当时的情况好得多。经过儒家德治长期治理的熏陶,为道德理想而死的仁人志士并不少见,这也是孔子的理想。孔子当世之时,礼崩乐坏,那么说不足为怪,所以孔子感到这么下去就没有救了,所以很着急,君子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勇于担当,做实践“仁”的表率,可以急不择路,先师而行,就不讲先后了。“天地君亲师”才是真正的顺序,相对于天地君亲,师在后面。可见“仁”的背后有更高的目的,是“礼”让”爱“呈现出超出对"爱“ 的一般理解的阶梯式的层级结构,这也是容易对孔子误解或者被孔子迷惑的地方之一。
孔子关于“仁”的理念,是服务于政治的,政治方面就体现为德治,这种德治对依靠社会和谐促进进步,有积极的意义,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当然不能讳言,同时也带来道德泛化的倾向,历史上的德治变成了人治,人治又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治”,制约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合理生活追求,使社会活力受到压制。另一方面,把政治理解为德治,把政治这个复杂的社会活动,全部纳入道德之内,显然是不合适的。政治活动,比道德要复杂得多,把道德推广到政治的各个方面,用道德观代替政治观、历史观,造成政治、历史领域很多的道德悖论。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现在对政治和历史问题的分析,使得许多政治观、历史观,达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程度。
《论语》记录的孔子论述“仁”的地方是很多的。按题主期望,把《论语》中有关“仁”的较常引用的论述录记如下,供参考。多处出现的,以第一次出现的篇章为记。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而不仁,如礼何?仁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关于相逢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谢谢邀答。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李白>
(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
(3)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泪。
(4)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5)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6)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7)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8)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