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好句.

句子大全2022-12-06 12:00:49佚名

前言:在幸福的日子中回忆痛苦的时光,会使人更加珍惜拥有的幸福;

红楼梦好句.

也有很多人在痛苦的时候,追忆过去的幸福生活,这又将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当曹雪芹由一个众星捧月,锦衣纨绔,饮甘餍肥,的俏公子转变成寄居在晨钟暮鼓寺庙中的一个小和尚时,回忆起往昔的繁华,是不是觉得一切不过红楼一梦呢?

1.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恶寻仇等事

注:像不像在描写现代民生社会现状?

2.几个人物外貌精彩描写

贾雨村:腰圆膀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笔方腮。(肌肉型帅哥)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晴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桃花小奶狗)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身弱,貌美)

王熙凤: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怒,丹唇未启笑先闻。(精明能干,女强人)

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遇。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红楼梦》中有哪些好词好句

谢邀。

《红楼梦》里好多诗词都令人过目难忘,忍不住把它背下来。尤其喜欢元春大观园省亲时黛玉替宝玉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須耕织忙。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在你眼前展开一幅山水田园大写意的美丽画卷。拿来形容今天的幸福生活更为贴切。

《红楼梦》好在哪里呢

谢邀。若有兴趣,可参看本人前几期所写。谢谢。

《红楼梦》哪个版本好

我赞成蔡义江先生的说法,读《红楼梦》当用心去读,他认为作为普通读者当读连贯的百二十回《乾隆抄夲百廿回红楼梦稿》底本加配前八十回抄配而成的北京师范大集团出版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如果有兴趣当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吴铭恩《红楼梦脂评汇校夲》及《红楼梦学刊》有关《红楼梦》的新史料都对研究《红楼梦》是有益的。

《红楼梦》好在哪里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写的一部章回小说。位居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是世界封建文学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诠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学作品,放在世界文学之林,当之无愧的瑰宝。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语言优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值得品味,鉴赏。

更为奇特的是,一部《红楼梦》衍生出无数戏曲,文学,诗词,影视作品等。在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价值。

现存《红楼梦》或《石头记》等版本甚多,请大家最好先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原著。

《红楼梦》到底写什么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个关于茶杯的情节。

袭人给黛玉送茶,一看宝钗也在。两个人,一杯茶,尴尬了,谁喝谁别喝?

袭人只好说:二位,谁渴谁先喝。

宝钗笑说:我不渴,只要一口漱漱就够。

然后毫不客气,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的半杯,她递给了黛玉。

袭人连忙说我再去倒。

没想到,黛玉竟笑着说:“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得到。”说完,她将杯中残茶一口饮干。

看这一折,不懂的人会愤愤不平:凭什么我黛玉要喝别人的剩水?而懂的人则会心一笑,胸口暖暖。

这只从宝钗手里接过来的茶杯,不但象征着“孟光接了梁鸿案”尽释前嫌,也象征着黛玉对宝钗的感觉,早已从最初的猜忌敌对化为了毫无芥蒂的全盘接纳,在她心里,宝钗已由情敌反转为亲生的闺蜜。

共饮一杯,素来只有亲密无间的人才可以。例如54回,贾母在酒席上让宝玉给凤姐倒杯酒,凤姐说:“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吧。”说着将贾母的杯子拿来,吃了半杯剩酒。

这半杯剩酒告诉读者,贾母和凤姐不仅仅是老祖母和孙媳妇的书面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喜欢奉承一个喜欢被奉承那么简单,她俩还是一对铁瓷的忘年交。

肯不肯用对方用过的杯子,和肯不肯让对方用自己用过的杯子,真是对双方亲密关系最严格的考验。

《水浒传》里,潘金莲动情试探武松时,便是将自己喝了一口的酒杯递过去:“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夺过来泼在地下,原本一场绯色的情事从这个杯子开始,走向血色的凶杀案。

类似的还有《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斟一杯酒喝半杯,剩下半杯搂着贾琏脖子开始灌:“咱们来亲香亲香。”唬得贾琏酒都醒了,顷刻明白自己不是这老辣女子的对手。

一只杯子,再家常不过的日用品,不知不觉间成了传情或绝情之物,承载了人类多少微妙复杂、幽怨强烈的情感。

台湾女作家张曼娟写过一篇散文,内容也和杯子有关。

她喜欢过一个男人,但始终保持距离,连指尖都没碰过。

有一个炎热的夏天,她去办公室找他,男人急着给她找清凉饮料。她写:“我斜倚在他的桌边,看见他喝水的那只极其普通的马克杯,银灰色的,杯缘有一个唇痕,握起那只杯,忽然有些冲动地嚷着:‘好渴啊,先喝咯。’没等他反应,我对准唇痕,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

突然沉寂的五秒里,他看到男人的脸由怔忡变化出细腻温柔的表情。

后来呢?“既然用这种方式接吻了,接下来当然是免不了谈一场恋爱的。”

当你的唇,包覆上我的唇呷过的杯。这种似有还无的接触,既暧昧又亲密,既隐晦又直接,最适用于恋爱将明未明之时的造作,本质上却是令人心旌动摇的调情,试探,推进。而杯子,便成为关系突破之前最后一道形同虚设的屏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多么绝妙的比喻。

当思念成灾,这浩荡的长江,也变成了两人共用的口杯,抵得过多少句“你可知我爱你想你念你怨你深情永不变”。

人类要用嘴唇来表情达意,杯子便是最趁手的道具。

妙玉曾经当着黛玉的面,把自己的茶杯给宝玉用。这是对正牌女友黛玉赤裸裸的挑衅啊,代入一下,如果是当下,一个女生敢当着另一个女生面这么嚣张地撩对方男友,换个爆脾气,是要分分钟下场开撕的。

妙姑娘不是一直号称自己有洁癖么?刘姥姥用你的杯子喝口茶,你觉得膈应,要把那杯子扔了;

别人在你栊翠庵的街头走一走,你都要用水洗洗地,还不让送水的小厮进你的山门。

可是到宝玉这里,连男女有别都不讲了,偏把自己的茶杯给他用,也不怕他的嘴唇沾过,口水脏了你的杯?

即便她嘴上说得那么硬:“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们(宝钗和黛玉)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可惜呀,一个茶杯就出卖了一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多情女儿心。

明明是欲盖弥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自以为遮得巧。

否则宝玉后来上栊翠庵讨红梅,黛玉不会拦着要跟着的人:如果有别人在,反而讨不到了。

分明是知之甚深,又不足为虑。

闪回到栊翠庵喝茶那日,宝玉最后用的茶具,是大竹海。他到底是没有用妙玉的杯子喝茶。

谁的杯子该谁用不该谁用,这是个原则性问题,曹公在这上面从不含糊。

尽管那双素手殷勤捧出的的绿玉斗,价值连城世间罕有,与梅花上收的雪水才最配。

宝玉与黛玉,也有一个关于杯子的桥段。

元宵夜,宝玉在席上从长辈们开始挨个斟酒,当斟到黛玉面前,当着众人面,黛玉没喝,却端起自己的酒杯放到宝玉唇边,宝玉毫不犹豫一气喝干。

这旁若无人的腻歪,让众人多少有点愕然。

忙得凤姐连忙凑趣儿化解:“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宝玉则实诚作答:“不是冷酒。”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杯酒释兵权,而黛玉却敢当着满堂长辈亲戚的面,用一只酒杯宣告了她在感情上的主权:都瞅清楚了,他归我。而宝玉,用一口喝干这个动作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满分回应:没错,我归你。

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说:“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男朋友。” 另一个说:“唉呀麻,咔咔的。”

甚至还要任性,这里可是古代。

不管是茶杯还是酒杯,曹公都让它们承载了太多只可意会的关系、欲说还休的心事,甚至悲欢离合关于命运的隐喻。

这本书里,还有一种最顶级炫酷的杯子忘了说——它叫“万艳同杯”。

严格说来它是一种酒,出产地是太虚幻境,由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有着异乎寻常的清香甘冽。奇怪的是,这神仙酒不叫某某液、某某酿或某某春,偏偏取了个 “杯” 字命名。正是这个“杯”,定出了整部书的基调——同杯,乃同悲也。

杯与嘴相连,而嘴与心相通。

所以,红楼梦里的杯子,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用品,它们有使命,有诉求,有灵魂。如同被曹公施了魔法一般,细细读去,书中每一只杯子,都在诚实地替自己的主人说着心里话,静等一代一代的读书人,用心地去读懂,去聆听。

*本文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百合创作

《红楼梦》薛蟠搞笑吗

薛蟠出身皇商之家,舅父王子藤是四大家族的保护伞,妹妹是藏拙守愚的薛宝钗,她却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呆子,他有许多搞笑段子,通过这些搞笑的段子和画出薛蟠不同性格。是《红楼梦》中一个有名的丑角。

第二十六回,他为了能让宝玉快速出来,就让宝玉小厮传话,说是宝玉父亲贾政叫呢,吓得宝玉顾不得别的,赶紧出来,惹得薛蟠拍着手呵呵大笑。宝玉埋怨他,他打恭作揖陪不是,并说要宝玉以后再哄过来:“好兄弟,我原为求你快些出来,就忘了忌讳这句话,改日你也哄我吧,说我的父亲就完了”。活脱脱一副粗鲁,莽撞的形象。

薛蟠向宝玉说起自己的见到的一幅画,说是落款是什么"庚黄”画的,"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猜疑半天,才想起那个所谓的"庚黄″原来是明代画家"唐寅″。薛蟠觉得没意思,狡辩说:“谁知他是糖银,是果银的”,又是一个胸无点黑的无赖样子。

到了第二十八回,宝玉与薛蟠等去冯紫英家赴宴,大家为了增加气氛,要求喝酒说酒令,薛蟠的表现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说酒令,一听要求,薛蟠就急了,认为是捉弄他,因为他根本不会,最后还是妓女云儿劝住了,说她还会说,难道薛蟠天天喝酒,还不会吗?听到宝玉说的典雅清丽的酒令,他连说“不好,该罚”,一问原因,原来是他听不懂。云儿说酒令时,他又乱插话,众人说插话要罚酒,他连忙自打个嘴巴子,说自己没耳性。待到薛蟠说酒令,他又俗词滥调,胡言乱语:“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还说什么这是"新鲜曲儿”,叫做“哼哼韵”。

其实,在《红楼梦》中有很多搞笑高手。如王熙凤,史湘云,刘姥姥等。但他们的搞笑都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娱乐。而薛蟠的搞笑则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丢丑卖乖。

《红楼梦》中谁最悲哀

谢雪友邀:主要人物当然是黛玉了!配角也有几个。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现在几成定论的观点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教科书上,都是这样的说法,有

一年大陆的高考语言试卷上,填空题上还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标准答案是,“曹雪芹”。

图:曹雪芹纪念银币

其实,这是标准答案并不标准,以前《红楼梦》并没有作者署名,曹雪芹应该是“被署名”,只是一家之言。这个“一家”,就是民国学者、新红学的祖师爷胡适(字“适之”)先生。胡适1921年在其所著《<红楼梦>考证》一书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这一些观点后被胡氏的学生、同仁热捧,而渐成定论。这样算来,“曹雪芹”成为《红楼梦》作者是谁的标准答案,连百年时间也不到。随着《红楼梦》研究在1980年代的再度兴起,《红楼梦》作者问题也再度被提起,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土默热红学”的出现,将《红楼梦》作者的胡氏定论完全推翻。《红楼梦》的作者研究,都避不开书中第一回的内容。开卷第一句便是,“作者自云”,这个作者就是写了《石头记》的“石兄”。除了《石头记》一名,《红楼梦》还有如下叫法——《情僧录》,由转抄《石头记》的情僧“空空道人”所起。《风月宝鉴》,由“东鲁孔梅溪”,在阅读《石头记》后易名。《金陵十二钗》,由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的曹雪芹题名。《红楼梦》,这个定名,则是“吴玉峰”的意思。从上述可见,《红楼梦》的原作者肯定不是曹雪芹,而是“石兄”。曹雪芹为《红楼梦》作了什么,第一回交代得很清楚,就是16个字——“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在披阅完成后,还有感而发,题了一首五言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这里的问题是,原作者“石兄”是个化名,石兄到底是什么人,就成谜了,为《红楼梦》原作者争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什么曹雪芹能被推论成原作者?理由不少,但最主要的是第一回中提到的与《红楼梦》作者有关的人员中,除了曹雪芹,其他都是虚的。顺着曹雪芹这条线考证下去,如果发现史上真有“曹雪芹”,这不就离作者真相接近了一大步?果然,胡适从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四松堂集》、敦诚的《懋斋诗抄》中找到了证据,其中有“咏雪芹诗”,证明“曹雪芹”真有其人。

图:人民文学版《红楼梦》封面

但证明曹雪芹真有其人还不行,得有直接的文字说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果然,胡适发现了。胡适从《随园诗话》(卷二)中找到了:“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每华之盛。”据此,胡适“发现”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曾做过沭阳县的“县长”,在也江宁(今南京)做官,在南京置有产业,今天南京城西的随园、五台山、清凉山都是他家的,这些地方离我的居所不远,我常去走走。袁枚所记是证明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最直接“证言”,但这证言可靠么?不可靠,并非铁证。袁枚(出生于1716年,去世于1798年)和曹雪芹(一说生于1715年,一说是1724年去世于1763年)出生时间相近,其所记当有一定的可信度。但问题是,《随园诗话》系袁枚写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晚年之作,其诗文所记与事实多有出入,不准确,而且其诗文又并不是史料,只能做为侧证来参考。如袁枚书中常为红学家提到的大漏子:曹雪芹与其祖父曹寅相隔不过80年,袁枚书中却记“相隔已百年矣”。况且,袁枚与曹雪芹并无交往,只是通过与时人明义的文字交往,袁攻才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是胡适“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研究方法下的产物。这个“大胆研究法”如今为中国考古界人士推崇。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包括胡适本人在内,设想“大胆”了,但求证往往不“小心”。如安阳西高穴墓葬被“考古学认定”为曹操墓就是一例。同样的,胡适的研究成果也被许多崇拜他的“胡子胡孙”当成了真理。《红楼梦》作者的争议,根本原因在古代写书人不喜欢写上“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样的东西,即“不署撰人”。即便署名了,也多用别名,或是室号,如《长生殿》署名“一瓣心香室主”、《金瓶梅》署名“兰陵笑笑生”、《聊斋志异》署名“柳泉居士”,就是这么一回事情。那么,如果曹雪芹不是作者,《红楼梦》的作者会是谁呢?有的说是曹寅,有的说是“脂砚斋”。近来又有新说,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洪升。《红楼梦》中人物和情节,都是以洪升及其家族、姐妹们身上发生的真实事迹为原型的,而曹雪芹根本就没有书中那些经历,一个连打酱钱都要考虑一下的人,仅凭文学想像,根本创作不出来《红楼梦》。“土默热红学”即是此观点,我觉得这个推论有道理。图:洪升的《长生殿》洪升(1645-1704),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大戏曲家,古代四大戏曲之一《长生殿》的作者,是个大才子。《红楼梦》的重要批注者——“脂砚斋”,就是洪升的妻子黄蕙,因为黄蕙一度有过“脂砚斋”的室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洪升本人也用过“芹溪处士”的别号,这与雪芹雪的“芹溪”惊人的巧合。洪升有一位老朋友叫拙庵和尚,即是书中的“空空道人”,而曹雪芹则没有这样的和尚朋友……能证明《红楼梦》原作者来是洪升的资料还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展开。那么,洪升的作品怎么又到了曹雪芹的手里?是因为现雪芹祖父曹寅(1658-1712)的关系。据《洪升VS曹雪芹》(作者:秦轩)一书,洪升与曹寅是对老朋友,生前把《石头记》“行卷”留在了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托老朋友代为出版,曹寅的《赠洪昉思》诗,便提到了这件事情。曹寅与洪升又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曹寅特喜欢戏曲,同时代的浙江文人金埴《巾箱说》有这样的记述:“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

图:复建中的江宁织造府

1704年,洪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来到松江(今上海)。张云翼把洪升奉为上宾,特意召集宾客,选了几十名演员,上演洪升的《长生殿》。曹寅听说洪升到上海了,便把洪升请来江宁(今南京),这就是上面金埴所记之事:遍请江浙名士,盛演《长生殿》。洪升应邀到曹府时已60岁,在从曹寅处离开,乘船回家时,经过乌镇时因喝醉酒,从船上掉进水里,淹死了。洪升死后,曹寅并没有能帮他完成《石头记》的出版计划,几年后曹寅也死了。后曹家被抄,家道中落,这部《石头记》历经半个多世纪,转到了其孙曹雪芹的手上,这才有《红楼梦》第一回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事情。现在读者看到了《红楼梦》肯定不是洪升当年作品的原貌,已经过曹雪芹“披阅”、“增删”。不论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其贡献还是有的,要尊重其劳动。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既然有曹雪芹加工成份,署名“作者:曹雪芹”也说得通。但我认为,从尊重原作者,尊重历史的角度,应该还原一个真实,在曹雪芹和洪升都存争议的情况下,《红楼梦》的署名问题应该这样——

原著者:石兄披阅者:曹雪芹

《红楼梦》又叫做什么

谢谢!半夜岗做了场梦醒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