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句带出处

句子大全2022-12-04 10:56:06佚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名句带出处

一、临大事而不乱。

出自宋·苏轼《策略第四》。意在告诫人们在面对大事时务须镇定,千万别乱了方寸。镇定则头脑清楚,处事不乱;方寸一乱,则事必失败。

二、合则留,不合则去。

出自宋·苏轼《范增论》之八。去,离开。与人相处和谐愉快就继续交往,不愉快就分道扬镳。

三、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出自宋·苏轼《陈侗知陕州》。面临利害关系的时候,不要失去做人应有的平常心。也就是说,不要在面临利益时就利令智昏,甚至见利忘义;面临危难时就贪生怕死,甚至见死不救或是落井下石。

四、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出自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做事要考虑其对错,而不是考虑其难易。意谓应该做的事,再难也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再容易也不能做。

五、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出自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欲,想。非常,不平常。必,一定。明,明察。想要建立卓越的功业,一定要有知人的明察。要建不世之功,一定要有识别优秀人才的敏锐眼光。

六、疾痛则呼天,穷窘则号地。

出自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则,就。疾痛,病痛。穷窘,失意。在病痛与失意时呼天抢地,乃出于人之本能。

七、巷议臆度,不足取信。

出自宋·苏轼《乞相度开石门河状》。臆度,主观想象与推测。道听途说、主观猜测的事,都是不能相信的。

八、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有大勇气的人看上去像是有点怯懦,有大智慧的人看上去好像有点愚钝。大勇大智的人都是深藏不露的,因此不能从表面判断一个人。

九、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

出自宋·苏轼《志林》五。逸乐,快乐。人性的一大弱点:患难与共容易,分享快乐很难。

十、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出自宋·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容易,自己做起事来就知道并不容易了;做事容易,但要把事情做成,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勇于做事的人比指手画脚的人强,而能将事情做好的人又比勇于做事的人强。其意是鼓励世人多做事,少评论;既然做事,就要认真地把事情做成做好。

苏轼有哪些经典诗词名句

谢谢!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词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2、诗

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写月亮的名句是哪一句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该篇文章是苏轼贬到黄州第四年所写,记录了在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中“月色入户”,是拟人化描写月亮光,似乎月光了解作者的苦闷,入户来寻他,帮他排解苦闷。

最传神的应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文中没有一个月字,可是又把月光表达的淋漓尽致。“积水空明”,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藻荇交横”是月光下水草摇曳生姿,静中有动,堪称绝句。

图片的出处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下有视频、一看便知,哇哈哈哈

问个英语句子出处

这不是出自电影,而是约翰尼德普在采访中提出的观点。

If you love tw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choose second, because if you really like the first one, you can't fall in love with second. ——Johnny Depp

你怎样评价苏轼

如果要比较全面地评价苏轼,林语堂先生的总结是非常到位的了。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大部分知识分子们发自内心由衷的崇拜,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但是,笔者眼中的苏东坡,还有另一种样子。

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一位对生活报以极大热情的老饕。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君子不应做这些不入流的“女里女气”的事。还有人觉得,食物不该成为自己关注的东西,他们应该追求更高尚的。

然而,这些观点在苏东坡这都不怎么行得通。

东坡先生是四川眉山人。眉山这地方呢,向来都是川内美食的聚集地。四川人对吃,好像骨子里就有倔,很不愿将就,也很喜欢创造。

而东坡先生,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东坡肉就让先生在美食界名声大噪。

除了大名鼎鼎的东坡肉,还有东坡羹。还留下了“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这首《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

虽然多次被贬谪,先生依然在贬谪之地寻找美味之物。东坡肉是在被贬黄州发明的。而在惠州期间,多甜食的惠州美食深得其心。而在詹舟,及今天的海南,即使当时那里还是蛮荒之地,东坡先生却在这里发现了好东西——牡蛎。甚至在吃过牡蛎之后,东坡先生觉得自己一个人吃实在是不厚道,于是提笔修书,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老爹在这里发现一个超级美味,你有时间一定要来尝一尝,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让那些大臣们知道了。这样的东坡哪还像位大文豪,分明就是位真吃货。而先生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吃货,在常州时,先生就吃河豚吃到轻微中毒,却还说为了这样的人间美味,就是中毒身亡也不可惜。还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佳作。

先生是位乐天派,才不会食之无味。先生更是位美食家,才发现了身边这些令人回味的美好。苏轼向来别具一格,不仅是诗词,更是这人本身。

李白和苏轼的区别

谢邀哈。

这道题目很大,如认真严谨地作答,估计写个几万字都不能完全说清,索性简而言之,举其荦荦大端吧。

李白与苏轼相似相近之处很多,但又各有特色,他们都代表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精神。然而,两人又有很大不同。

生平与思想方面:

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城,几岁时才举族迁居四川江油;苏轼祖籍赵郡,父祖几代人皆生活在四川眉山,苏轼亦出生于斯,苏轼算是土生土长的川人,而李白顶多算是半个四川人了。

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成年之后出川入京,行走四方,几乎很少返回蜀地。李白游走四方,主要是学道求仙,游历山川,探幽访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苏轼亦爱漫游,而纯粹的漫游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眉山青神一带,时间与空间跨度,皆不如李白大。

苏轼游走四方,多以仕宦贬谪之故,平生自笑为口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虽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并能随缘自适,但人生自由相对李白较小。苏轼亦酷爱道术,少年时尝欲出家作道士,后来虽常有山林之念,但基本上在红尘宦海之中。李白的羽化升仙的清梦更为绵长,他曾数度得授道箓,与道士为伍,更长于烧汞炼丹,比苏轼的道教生涯更为深入长久。

两人皆为儒道释兼宗,受三教沾溉,同样在行藏之间纠结不已。李白明显偏爱于道家,即便是渴望实现“海县清一,寰宇大定”的儒家济世之梦,但他魂牵梦绕的也是功成身退后的潇洒自在生涯。苏轼受儒释道的影响都非常深刻,对三家的理解,也远比李白深刻,就连不得不惩罚苏轼的宋神宗都忍不住赞叹——(李)白或有轼之才,然无轼之学(识)。相对而言,苏轼从政早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追求更为强烈。仕途受挫,屡遭贬黜后,他在精神上逐渐偏向于佛道,但奋力当世之志却从未改变。

两人都受到纵横家思想影响,文章都曾受益于《战国策》。然而,李白“入戏”更深,沉浸于策士谋臣奇人异士施展拳脚的神奇世界之中,希望自己亦能成为鲁仲连之类的人物。苏轼虽然与父亲弟辙同受《战国策》的熏染,然而,却能跳出其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浮夸和天真。


政治方面:

李白自负而天真,言大心高,然似缺乏从事政治应有的干练沉稳。苏轼筮仕之初,亦不脱书生意气,但实才可观。加之有欧阳修、张方平等人的爱护和提携,苏轼在政治上远比太白成熟。

李白不走寻常路,不愿老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而是希望一步登天,直接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君王倚重的股肱之臣。最终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等人的运作,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供奉翰林。惜乎并无实权,亦无职掌,实为唐玄宗的文学弄臣。从现存资料来看,李白“从政期间”,并无善举谏言,只留下了《清平调》几首而已。当然,并不能因此说李白毫无政治才能,他曾客串翻译人员,协调唐王朝与民族政权的文书往还,颇为善于辞令,有一定的外事文书写作才能。

苏轼从政的经历,不如李白传奇。少时与弟弟一起,得到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的老爹苏洵的系统而良好的教育。二十岁那年,与弟弟一起高中进士,后又中制科,在科场上,亦是传奇之人物。中第之后,初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回京,继而因党争数次出京,整个政治生涯与王安石变法及由此而来的党争紧密相关。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苏轼都尽心尽力,颇具干蛊之才,取得了一定的政绩,受到肯定和嘉奖,他的政治才能和成就,有史可稽。这显然是李白难以相比的。只是苏轼个性耿直,不愿蝇营狗苟,更不愿为进取而放弃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他总是以牛虻式的“批评”者存在。因此,先后被新党和旧党中人排斥打压。然而,苏轼却九死不悔,坚持自身政治主张。


文学创作方面:

李白以谪仙人的雄姿,狂风不羁的想象力,清晰脱俗的吹牛天赋,是庄子以来最富有想象力和夸张爱好的大手笔。

李白更是少有的主观性诗人,他的诗歌中,“我”无所不在,“我本楚狂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屈原之后,李白是第一个如此热衷抒发“我”之内心的诗人。

苏轼若与李白易位,他应该不比后者逊色,在想象力、才气胆力方面,他堪与太白匹敌;学识见解,更是超出后者。庄子和屈原之后,个性最为突出,才华最为卓著者的一流大天才之中,苏东坡无疑是最为耀眼一个,也是最为全面的一个!李白所有的,他几乎都有,充沛的感情,凌云的气势,天纵神助的想象……他的文字跳跃性也很大,但比太白的整体感更好。相对而言,苏轼更为复杂些,他也是谪仙人,是静默的居士,是孤傲的幽人,是极富谐趣的智者,是口无遮拦的儿童,是深沉绵密的哲人,是忧生伤逝的儒者,是乐天知命的达者……

李白善作诗歌,尤其长于古风歌行,传为其所作数词,亦高古清华。苏轼则诸体皆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是让一切赞美溢美之词黯然逊色的存在!


简而言之,李白的魅力在于天真,在于纯粹,在于其喷薄欲出的生命力,那是一种渴望冲破一切束缚的自由冲动!苏轼的魅力在于丰富,在于真率,在于趣味,在于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倔强,在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在于无往而不可的通脱达观!李白的存在,告诉人们生命可以真纯,理想到怎样的境界!苏东坡的存在,则为丰富完整的人树立了一个光辉而永恒的典范!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

更多文史精彩文章,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苏轼名言录

苏轼名言名句

  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临大事而不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至言不繁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

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宋·苏轼

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宋·苏轼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宋·苏轼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苏轼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宋·苏轼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宋·苏轼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苏轼是个幸运的人吗

当然,苏轼是个幸运且幸福的人!

首先苏轼有个有学问的爸爸,苏洵文章写的好,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父子三人均名列其中。

苏轼有个好弟弟,苏辙,字子由,与苏轼同榜进士,虽然诗词上没苏轼名气大,但学术研究成绩斐然,著述颇丰,晚年就是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谥号“文定”,兄弟俩感情甚笃!苏轼因谤讪朝庭罪被捕入狱,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被牵连遭贬!兄弟俩互相写了很多思念兄弟或者兄弟情的诗词!

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以为自己死期将至之时留给苏辙的诗更是感人涕泣: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苏轼、苏辙同榜进士,都是才华横溢,在苏轼落难之时,苏辙愿意抛弃前程拚死也要救兄,有弟如此,夫复何憾!苏轼幸运且幸福!

苏轼有子四人(苏遁早夭)。

长子苏迈,善为文,工书,东坡帖乃苏迈所作,迈作吏颇有父风。

次子苏迨,进士出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三子苏过,北宋文学家,时称小坡。

有子如斯,苏轼是幸运且幸福的!

苏轼一生有三个深爱他,他也深爱的女人。

结发妻子王弗,颇通诗文,是东坡的良伴读友,在苏拭仕宦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给苏轼很多帮助,有“幕后听言”的故事!可惜王弗青春早逝,留有一子苏迈。苏轼为王弗作有悼亡诗,逝世十周年,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十纤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虽然青春早逝,有夫如此,夫复何憾!

苏轼的第二个女人继室王闰之乃是王弗堂、抹,苏轼为其起名门王之,字季章。王闰之性格温顺,知足惜福,”妇职既修,母仪甚敦,爱出于天,三子如一”。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让他感至到家的温暖!苏轼临终遗言:死后与王闰之葬在一起!

苏轼的第三个女人侍妾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苏轼与朝云初识西子湖畔,朝云先是浓妆歌舞,后淡妆出来,苏轼感叹朝云清新雅致,写一下了著名的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写西湖旖旎风光,实写对朝云的感受!朝云是最懂苏轼之人,懂苏轼是“一肚皮的不合适宜”。苏轼为朝云起字:子霞。在精神与艺术上,朝云与苏轼相通相契!苏轼晚年贬谪惠州,朝云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可惜不服水土,病逝于此,死时三十四岁!苏轼为其作悼亡词《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之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是啊!“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有如此情深义重,相知相惜的红颜知己,再多的苦难又算什么!

苏轼是幸运且幸福的人!

求佳句出处

不是《悟空传》里的,不是《大圣归来》里的,是网友自行杜撰。应该是百度大圣归来吧一个小吧写的个性签名,后来传开了。被没读过《悟空传》没看过《大圣归来》的装逼始作俑者想当然地安在了它们头上,然后影响了更多没读过没看过的人。分享一个好习惯,现在网络一旦出现很火的句子出自叉叉书第一反应就是先查查到底是不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