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2、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3、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单元课时安排
《春》2课时
《济南冬天》2课时
《古代诗词四首》2课时
《雨的四季》 1课时
三.单元教学重点
《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反复诵读”中领略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济南的冬天》渗透学法指导, 强调学生阅读品味,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雨的四季》运用初步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四首》运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学会揣摩品味文中生动的词语及句子。
2、通过学习怎样教会学生细致地观察景物,并会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够顺畅写简单的写景抒情的文章。
五、单元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领悟——品味语言四步法
六、单元教学过程
1、快速浏览本单元相关阅读篇章,勾画重点生动词语及重点句段,做到心中有数。
2、快速浏览单元重难点及本单元写作训练目标,揣摩观察和描写身边的景物的方法 。
3、预习第一课春。
七、作业
1、诵读《春》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朱自清相关情况
3、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相关描写春诗句5条
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诗文创作初期的那种淡淡的哀愁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因此对春天只能作为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 描景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难点:
1、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
方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一定的朗读技巧与习惯,作为老师,可以自己范读,也可以听录音,“读”贯穿始终,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在读的基础上设疑答疑,炼词炼句,从而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传统美文,几代人学习范文,教师可以向学生营造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画面欣赏和配乐朗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疑导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请同学思考自己学过描写春天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泊《船瓜州》)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初春小雨》)。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的(《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展示,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撞击学生心灵,让其产生共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检查预习略
2、设疑:
(1)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的?【盼春】
(2)作者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绘春】
(3)作者是怎样歌颂春天的?【颂春】
2.教师配乐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范读后明确:盼春(第1段);绘春(第2~7段);颂春(第8~10段)。
三】四边互动 深入探究
1、齐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春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用原文的词来回答】
明确:没有;“近”
(2)作者以什么样的心情迎接的?
明确 :急切;“盼望着叠用”
(3)本段的两个“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给人柔和的感觉。
(4)第一段写的什么?作用?
明确:盼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分角色朗读2---7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二段作者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总描绘春天的美景,哪一个词
可以看出是总写呢?
明确:“一切”。
(2)作者在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它们?
明确:拟人和排比;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的情景。分别用“朗润”写山睡醒的情态,形象写出了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之景转为润泽之象。“涨”写出了水睡醒的情态,表现冰雪融化后山水欢快的情态。“红”写出太阳睡醒的情态,表现春日融融的意境,富有动感。
学法指导: (这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过小组互动、仔细品味,揣摩,进而释疑。)
四】四边互动,揣摩语言
学生自由读,在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段说出作者怎样绘春的?
教师来回强调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第三段春草图写出草报春,抓住草的质地、色泽、长势写它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修辞和描写手法进行描绘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拟人:“偷偷”写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钻”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作用:表现了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使小草仿佛有了灵感。
反复: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作用:通俗形象。
侧面:“坐、躺、滚、踢、跑、捉”,用六个动词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作用:侧面写春草的可爱,表现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
衬托:“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作用: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作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2、第四段春花图写出花争春,作者从色味、虚实、动静几个方面进行描绘。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
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用:写出了百花争艳、竞相开放互不想让的动态,表现出花儿的活泼与情趣。
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
比喻/拟人: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野花的细小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强化动感,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动感。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地上,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描绘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花争春美图。
3、第四段春风图写出风唱春。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绘的有形有味有情有感。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
引用/比喻/拟人:引用诗句,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作用:突出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从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
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运用拟人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来写,既写出春的乐感,又写出作者欢快的心情。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4、第六段春雨图作者从静到动、物到人、近到远写雨润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
比喻/排比:在语言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亮、细、柔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翠色欲滴。作用:形象勾勒的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5、第七段迎春图作者由景及人,颂扬人抓住春天的大好时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哪一个词用得妙?妙在哪里?
明确: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是儿童的最爱,写风筝多了,实际上是写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给人无限遐想。
“赶趟儿”用得妙。形象的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与上文百花争艳照应。
五】四边互动 总结提升
(1)齐读领会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六】课堂小结
这篇写景散文,抓住春天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蓬发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练习
1、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明确: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有感而发,才能够恰当地表达出来。
2、分角色进行诵读比赛
八】作业布置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以《校园里的早晨》为题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济南冬天》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识记生字词。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的美,把握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中的景物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之美。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运用诵读和自由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四边互动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略
2.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3.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4.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5.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1】阳光照耀下的山特点:舒适温暖。
【2】白雪覆盖下的山特点:娇美、秀气。
【3】城外远山特点:素淡雅致、安适宁静。
【4】济南的冬水特点:暖绿、清亮。
6.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温情这一特点的?
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通过与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征,突出它独有的“温晴”,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对比表现出济南的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写作铺垫。
7.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
【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8.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紧扣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凸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研读精彩语段
1.齐声诵读第四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景物来烘托的,这些景物是:矮松、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儿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
明确: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课文第四段的写景特色。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四)课堂小结
1.主题思想:这篇写景散文,紧紧围着“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
【2】比喻、拟人手法运用
五)课堂练习
本文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能不能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六)作业
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七)板书设计
济南冬天
一、总写——济南真的算个宝地——温情
二、分写
1. 山
【1】 阳光明媚---天气温暖
【2】 薄雪覆盖---情态娇美
【3】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2. 水
【1】 清澈透明
【2】 鲜亮明丽
三、总写——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谁有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发一份给我,好吗
本帐号"中小学教育通讯"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中小学教育通讯",查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