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高适的名句送别诗

句子大全2022-12-02 04:47:11未知

唐玄宗天宝六年,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的冬天,高适和董庭兰会于睢阳,这首《别董大》就作于这次会面后离别的之时。

唐代诗人高适的名句送别诗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空吹起了呼呼的北风,顿时尘土弥漫,狂沙翻滚,白云被染成了黄色,天与地已经分不清界限,混成一个浑黄的世界,在这辽阔的原野上,只有晚霞泛着几缕光芒,交融着密布千里的黄沙,把大地笼罩得昏昏沉沉。

迎着呼啸的寒风,天空卷落下片片白雪,雪纷纷扬扬,着实很大。北风怒吼,如发狂的雄狮,一下子把雪花揽入自己的怀抱,一下子又狠狠地把他们猛抛出去。劲风撞击着纷飘的大雪,发出凄冷的怪异声。这时,从远方传来阵阵鸿雁的悲鸣,那是南飞的雁群,惜别沉沉的故土时发出的声声哀嚎,悲凉之中透露着缠绵的情思。

日暮天寒,游子何之?老天似乎看懂了一切,也为今天即将分离的两位知己深吼长啸。这两个人就是高适和董庭兰。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故人称董大。他擅长鼓琴,他将自己高洁的思想融入琴音之中,从而勾勒出一个圣洁的天堂。聆听他泉水流淌似的琴音,使人顿觉神清气爽,飘飘然仿佛入了仙境。

高适十分仰慕董大的才华,更被他美好的心灵所感动,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长期的流浪生活使得高适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知己。然而今天他们就要分别了,高适有种种的不舍,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勉励好友:“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阔别知己,董大鼓起琴弦以寄好友。高适目送董大,迟迟不肯离开。随着董大慷慨激昂的韵音渐行渐远,高适忽然感觉信心满怀,浑身充满了力量。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所写名句“易求无价宝”的下一句是

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才女。初为李亿小妾,但不能李妻所容纳,只得进了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后有诗《赠邻女/寄李亿员外》,全诗为〞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l恨王昌。〞诗中用无价宝比作有情郎,阐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以易求反衬难以得到真挚的爱情。

高适的《别董大》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给唐代大音乐家的名诗,哪一首更著名

谢文小姐青眼。

高粱认为,杜诗写家国动乱之痛,沧桑而泣泪,意境情怀而大,故历来被诗家誉为上品。

而高适之作乃属朋友惜别,个人际遇相互勉励之作,不过,高也是大唐佼佼诗人,于一常见的情景处落墨,竟然鬼使神差地写出二句照亮千载无数寂寞英雄心魂的浩荡名句,让人惊叹,给人斗志,赠予希望,理想不灭,这也是后来文人每每遭逢厄运,不甘沉沦,朋友互赠的激励之精神力量,并且历久不衰……

不仅是过去,也包括现在,顽强地长在我们的血液和骨头里!

谁在前,谁在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继承大唐先辈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面对苦难绝不气馁的高尚风骨,在幸福的今天,做一个有思想,有气节,有胸怀,有担当的堂堂正正的血性男儿!

如何理解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于宇宙的困惑,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古诗文中。不只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富有同样哲理意味的古诗文不在少数,比如李白的一首诗《把酒问月》,再比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展开思路,共同感慨一下古圣先贤们的集体智慧。

  • 首先来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


  • 再来看李白的《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唐·李白


今天我们不对全诗做整体评价,针对题主的问题,仅节取两首诗其中的四句作对比。因为这四句诗,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立意、主旨上,真可谓如出一辙,别无二致。且往下看:

  • 《春江花月夜》这四句是: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输送着流水。


  • 《把酒问月》这四句是:

【译文】: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好了,下面开始划重点了:

此两首四句诗均以人、月、流水为一组意象,以明月为永恒的见证,江水无情奔流不歇,送走一代又一代人。

但诗人们均摆脱了个人情感的狭小空间,不落窠臼,未在感慨人生短暂上落笔悲伤,转而从人类的绵延中展开话题,找到了生命永恒这个满意的答案。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有如源源流水永不停歇。奔流不息的江水,无穷无尽的人类,同永恒的月亮一起,共同组成了宇宙中一幅永恒的画面,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哲理意味,表现了诗人们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

  • 我想,这些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也正是《春江花月夜》“孤偏盖全唐”的关键之一。而不仅仅是这几句诗,全诗整体的水平也达到历史巅峰,意境空灵旷远,葆蕴人文精神。历来对此诗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譬如结构严谨、字雕句琢、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韵律宛转悠扬、饱含人生哲思等等等等,可以说将诗歌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说其盖全唐并不为过。

而大约就在300年后的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规劝客人的一段话,也富有同样的哲理意味。在这里,姑且引用这段话再次来阐述一下李白和张若虚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哲思。

苏子与客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唐宋两代,时隔岂止百年,张若虚、李白两人同苏东坡在不同的时空中,迸发出了近乎相同的智慧火花,均通过各自的诗句,仿佛电波一般,向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传达出了同样的人生经验和感受。从这方面来看,人类恍若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人智慧今人用,循环往复,永无停歇。

时至今日,较之往昔,虽然物质世界经历了沧桑变化,但是精神层面上,古往今来人人都是平等的,再丰富的物质世界终究只是表象和诱惑,正如苏东坡所说: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 或许,正是这些富有哲理意味的阐述,才是这些古诗文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些诗句阐述的正是我们每个人探求的生命意义之所在,冥潜于智慧的最深层次,无论经历多久的沧桑岁月也掩盖不了这些的光芒。

问题回答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是我还想顺势继续说一些题外话:

关于永恒的话题,“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禁又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一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是的,与斯文也,吾今览之,感同身受矣!

李白、张若虚、苏东坡三人写水,写人,写月,在不同时空里,发出了一致的感慨。这不正是“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吗?真叹服于王羲之这一高明的预见!

有诗为伴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今夜有幸李白、张若虚、苏东坡、王羲之四人做客圆桌,一起探讨关于“永恒”的话题,拨开云雾见月明,以往心中的些许苦闷顿时烟消云散...。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今夜,他们四人做客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一个关于“永恒”的话题。会议之后,他们继续秉烛夜谈,畅所欲言,正所谓“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酒言欢,相见恨晚,感慨万千,彻夜不眠,相与畅谈乎采采,“不知东方之既白”…


盛唐著名诗人中,为何高适的仕途特别好

高适是著名的唐朝边塞诗人,其作品风格以豪迈奔放而闻名。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谁人不识君”感动无数人。

高适做过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省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然而他最有名的官职是做过散骑常侍,人称“高常侍”,就是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在盛唐确实他是官位最高的人,为什么呢?

其实从他的诗中你就能感受到他的性格,为人正直、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忧国忧民、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可谓是一身的正能量,同时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是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一个时期,作为边疆大臣,可谓乱世出英雄,同时高适也是名门之后,各种条件也让他成为官职最高的盛唐诗人,但是高适也有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官的经历,但是最终高适得以善终,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忠。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请指正。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陕西诗人唐代白居易哪首诗写的最好

白居易的诗词,我最喜欢《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1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诗词华丽,如牡丹富丽堂皇,千古绝唱!

唐朝诗人高适官至节度使,其在节度使任上表现出的军事水平怎么样

提到高适(704-765年),许多人马上会想到他的代表作《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齐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生前所担任的官职也是唐代诗人中最高的,他曾两度担任节度使。正如《旧唐书》所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不过,相较于文学水平而言,高适的军事水平较为平庸。他虽然参与平定了永王叛乱,但却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并不足以被称为“将才”。

756年,高适首次担任节度使。永王李璘叛乱爆发后,唐肃宗任年已52岁的高适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兼采访使。高适到任后,与其他的朝廷平叛军合力,将永王兵马击溃,为平定永王叛乱立下功绩。然而,平叛后不久高适就因权臣李辅国恶意诋毁(恶适敢言,短于上前)而被降职为太子少詹事、留守洛阳。763年,59岁的高适又改任西川节度使、负责防御吐蕃入侵。不过,高适未能完成这一任务。763年10月,吐蕃军攻占陇右后又攻占分州、武功,高适率兵出南鄙、试图牵制吐蕃军队,但未获成功。764年,吐蕃军队又连续攻克松(今四川松潘)、维(今四川理县)、保(今四川理县新保关)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由于上述败绩,朝廷改任命严武为西川节度使、将高适改任为刑部侍郎,后转为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你最喜欢的哪位诗人或词人呢?为什么喜欢?他们有什么名句

毛泽东,苏试,李白。

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

苏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名言都可用在生活当中。

在送别诗中,诗人为什么习惯用柳树在送别诗中

谢友邀答。

我看了楼上几位友们的回答后自叹弗如,故不敢再班门弄斧,横刀关公了。尤其是“浮生若梦″友的阐述那真不是一个“绝″字了得!旁证博引,款款道来,本人佩服至止。好了,想学习的友友们浏览一下楼上几位友们精彩的回答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