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宇先生讲《论语大义》之“知人”
本文四万五千字,请静心阅读
前面我们讲“知易”和“知天”时了解了,西方哲学所谓的“真善美”,本体现象和作用,其实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天地人”。天无形无相,看不到摸不着,所谓“看不到”,就是无法具体形容天的形象;所谓“摸不着”,就是没有具体的触感。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客观地存在。“天”代表了规律,一切事物都遵循着这个规律发展,若不遵循,人就会生病,甚至出大事,事物也如此。所以又叫“天道”。这个“天道”规律,既真实存在,又如同于“真理”,所以“天”代表了“真”。这个“天道”是根本规律,是基本原理,所以代表了“本体”;
而地呢?大地孕育了五彩斑斓、各种形质、形态各异的事物,给世人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自然图卷,所以“地”代表了“美”。“美”是呈现出来的“现象”,所以又代表了“现象”;
天地的特征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所以天地的精神是无私,人由天地所生,自然具备天地的基因,所以人的头圆以象天,脚方以象地,两眼以象日月,毛发以象草木,鼻以象山岳,四肢以象四季……所以人若向天地学习,学习天地无私的精神,那么无私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是“大公”,就是“至善”。这个造作的行为,就叫做“作用”。所以“人”就代表了“善”,那么人也就回归于天地格局,具备了天地精神,这就是中华文化所强调的“天人不二”“天人合一”。
图一中华文化所强调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就分别代表了本体现象和作用,同时也代表了“真善美”:天真地美人善。
历史是人类自觉活动的产物,所以人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也是最早引起中外哲人注目的问题之一。
关于人与自然天地关系的一些论述,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曾说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为宇宙世界四大之一,在宇宙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
《尚书·泰誓上》说:“惟人,万物之灵。”《白虎通义》卷五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敬》同)”《列子·天瑞》又说:“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战国时期的荀子对人的问题论述更为精辟。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认为水火只是物质;草木虽有生命,但无知觉;禽兽有知觉,但无道德观念;而人则不但有物质,有生命,有知觉,更有道德观念。所以在宇宙世界中具有更高贵的地位。荀子还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认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主张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去控制、改造、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汉代董仲舒极言人在世界间的重要地位,他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认为没有人那么万物无以成,所以人超万物之上,最为天下贵。
唐代刘禹锡发挥了上述诸家特别是荀子的思想,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著名学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之能胜天之实”,认为“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人能胜乎天者,法也”。(《天论》)
何承天《弘明集·达性论》说:“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三方同体,相须而成者也。”周敦颐《太极图说》:“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王船山《张子正蒙注》说:“物莫不含物而具性,人得其秀而取灵者尔。”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原人上》说:“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董子曰,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
图二我在多年前出版的《老子汇通》这本书里,阐述“域中有四大”这一章时,把人分成了“人论”“论人”“人本”“人性”“人伦”“人道”“立人”“人文”“人极”等九个小节来说明,充分表达了在中华文化中,人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与关键,明白了人,就明白了事,用好了人,就做好了事。这就是“知人论事”。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实“知人”就是识人,“自知”就是做人。而整个中华文化,其实也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人、如何知人而展开。围绕着人,这就是“人本”;人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论人”和“人论”,以及“人性”;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就是“人伦”,而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人道”,能遵循此道,人就能站立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这就是“立人”,这个站起来的人不断成长,就是大人之人、圣贤之人,这就是“人极”。这一切关乎人如何成为完人、大人、圣人的文化,就叫做“人文”。
所以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我曾经概括儒家的内涵,对“儒”字做了全新的诠释与定义——儒字的构成,一个“人”,一个“需”,就代表了儒家的三重境界,即文化儒、君子儒、大人儒。
第一,儒家文化好比阳光空气和雨露,须臾不可离,是人类之需。儒家文化为人类揭示了一条正确而光明的道路,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必定获得成功、取得成就。所以儒家文化,是人类需要的文化。这就是文化儒;
第二,儒家文化需要你做人。合格的人,叫做君子。君子以下,叫做小人,甚至“禽兽”;君子以上,叫做大人,或者“圣贤”。“君子”是一个合格的人的标准。孔子一上来不给你说做神,因为离人太远,一方面容易把大部分人给吓跑,另一方面要做神就要对自己要求极高,男女之事就免谈了,吸风饮露正常东西也不吃了,一般人做不到,所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所以儒家让你做人,把人做好,也谈男女之事,但是合乎礼法;也谈吃的,但是不暴饮暴食,甚至吃得更讲究、更健康、更精致、更养生。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很好做到,只要把度收敛一点回来,就成君子了。这个度过分了,就是小人。所以君子很好做,一旦成为君子,行为就是优雅的,为人就是谦和的,君子尊重人,也受人尊重。这就是君子儒;古人云: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
第三,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是君子。而真正养成了习惯,那么就不再满足于这一点要求,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自然提高,就会有更高的追求,接下来就会追求成为圣贤。圣贤就是立“人极”的人,为世人做榜样,能够引领社会正向发展的人。这就是大人儒。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美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他把有修为的人分成了四个境界,即“大美神圣”。美人、大人、圣人、神人。
美人就是有儒雅的君子,凡事有礼节、有法度。我称之为“气质”;
大人在言谈举止之间带着一种无形的气场,这种气场,这种气场能够感染人,感召人,还能够让人心生敬畏,就是孟子所谓的“光辉”,我称之为“气度”,包含了气场和气概;
圣人能够影响大多数人,他登高一呼而应者云集,形成一股势能,就是孟子所谓的“大而化之”,我称之为“气势”;
神人与天地为一,无法形容,无可比拟,孟子所谓“圣而不可知之”,我称之为“气象”。
中华文化所培养的人,就是从“美人”(君子)开始,逐步升华,最终成为具有天地格局、超越天地格局的人。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就可以看出,什么人有没有气质,有没有气度,有没有气势,有没有气象。有怎样的气质,有怎样的气度,有怎样的气势,有怎样的气象,根据不同的气质、气度、气势和气象,而能判别出这个人的胸次、格局、境界与成就,这就是“知人”。
图三历史上择婿的故事
孔子是喜欢鉴人的,《论语》中就记载有他通过鉴人来选择女婿、侄女婿等情况。《论语》中有这么句话:“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缧绁就是捆绑犯人的绳索,代指坐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公冶长坐牢了,孔子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在古代,“子”统代“子女”,无论男性女性,都可以称为“子”。“以其子妻之”就是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做妻子。孔子为什么把女儿嫁给一个坐过牢的人呢?《论语》中没有明说,但是我们通过“非其罪也”这四个字就知道公冶长坐牢是冤枉的,再通过《论语》其他章节来了解孔子的性格,知道孔子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在这么一个乱世里,有一个被冤坐牢的人,一定是为民请命或者是其他坚持伸张正义的做法所以才引来了牢狱之灾。孔子本人也在这样的乱世环境中有过“厄于陈蔡”的厄运的经历。这从反面反证了公冶长的了不起。孔子欣赏这样的人,“为人子者,善继人之志”。女婿也是半个儿子,甚至是托付女儿终身的人,那更是十分重要十分谨慎的事情。所以公冶长的坐牢,从反面证明了公冶长的了不起,赢得了孔子的欣赏和青睐,所以把女儿嫁给了他。
《论语》中还有句话,记录了孔子把侄女嫁给南宫适的事情:“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中好几处提到过南容,还说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才把侄女嫁给他(《论语·先进篇》:“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就是南宫适,白圭就是白玉,“圭”就是做官的人上朝时手上拿的手板,秦汉以后又经改变形式为“竹简”,所谓“朝笏”就是这个东西。“朝笏”做什么用呢?第一是礼仪的规定,第二作为大事的记载。我们今天可以用日记本记录,古代没有日记本,遇到朝政大事,像对皇帝报告,如果忘记了怎么办?就把重要事情写在朝笏上,这是它的第二个用处。所以我们看上古图画中的帝王,手里也都拿一块长型式的手版。类似今天很多电视节目里主持人手里拿的提示卡。
古人之所以重玉,是有其意义的,并不像现代人爱好宝石的心理,说它是稀世珍宝,拥有了就可以拿来炫富。古人重玉,是因为“玉洁冰清”,人品要做到像玉一样洁白,拿玉来比自己人格学问和修养,所以重玉。玉的纯洁源于《易经》的乾卦,乾卦纯阳,代表纯正,纯洁,纯白。《乾卦》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统就是统御,随身佩戴白玉,就表示自己要有很高的智慧,可以统御一切事物。所以玉通御、通驭。
《诗经》里有这么一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论语》中说的“南容三复白圭”,就是说南宫适多次吟诵关于“白圭”这句诗,为什么多次吟诵呢?那当然是有感而发,或者是把这句诗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提醒自己做人说话,都要谨慎,都要慎重,做人做事尽量要像白玉一样没有缺点,要尽善尽美。孔子善于观察,他发现南宫适喜欢这句话,就说明南宫适这个人内心向往这样的境界,而内心向往这样境界,早晚是能够做到的,所以就把侄女嫁给了南宫适。
我们要了解一点,孔子的出身很苦,他的生母是继室,孔子的前娘留下来一个残废的哥哥,家里很贫穷。孔子在十一二岁间,就负担起了家庭生活,一切艰难困苦他都尝过,《论语》中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是从艰苦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他因道德、学问、文章而被后世尊为圣人,这不是偶然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所以看一个人能否有大成就,要看他能否吃得大苦,受得大辱。孔子对哥哥留下来的这个女儿,也是尽心照顾,最后将这个侄女嫁给了南容,也就是南宫适。
这是孔子的知人,不光知人,知道公冶长和南宫适是什么样的人了,就知道他是否配得上做我的女婿了。所以知人很重要。知人,你就知道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可以交。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孔子提出来的“损益三友”的原则,交朋友,要交正直的,包容的,有学问的,这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不能交走邪道的(便辟),喜欢钻营的(善柔),惯于以花言巧语、和颜悦色讨好的(便佞)。佛家有“亲近善知识”的教导,所谓“善友难遇”。能够遇到正直、包容、有学问道德的朋友这是福分,很多人一生都很难遇到,或者遇到了不珍惜又容易错过。而往往最容易交的是酒肉朋友,吃喝玩乐、哥们义气。交到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受益,交到不好的朋友,可能染上恶习,甚至走上歧途,毁掉一生。
图四交朋友如此,找伴侣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因为朋友毕竟不是朝夕相处,而伴侣则不然。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妻子上管父母,中管家庭丈夫,下管子孙后代,所谓“现代女性”,很多简直就是悍妇、泼妇的代名词,要么飞扬跋扈,要么贪得无厌。找到这样的妻子,上不孝父母,则是儿子之过;中不敬丈夫,则丈夫必定庸碌无为,有的甚至大祸临头;下不能给子女树立榜样,子孙后代,都难以挺胸抬头。如社会上有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著名演员的妻子跟他的经纪人通奸,私下转移该演员的财产等事件,在当今社会绝非个例,只不过是被曝光出来,因其“明星”效应而广为人知,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事件,原因何在?就是今日社会在引导如何做人的问题上出了问题,在如何知人的问题上也缺失了智慧,就势必如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就是男孩如果只看重容貌,那么你也许会错过贤妻;女孩如果只看重能力,那么你也许会错过能让你真正仰仗之夫。
今天的男孩子,大都喜欢容貌美艳的女孩,却不能看到美艳背后丑陋的一面;而女孩子呢,大都会考察一下男孩子的背景、收入等等,都只是注重了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片面的认识,而却把一生的幸福赌上,不亦悲乎?
知人,要知其所远,观其所长,不能鼠目寸光,注重眼前。否则因小失大,一旦祸患降临,追悔莫及!
我们都知道“东床快婿”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就是说的择婿的事情。
东晋重臣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璿,郗鉴爱如掌珠。郗鉴要为女儿择婿,他觉得王导家子弟多,又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希望能在王导家的子弟中择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说:“那好啊,我家子弟很多,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导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希望选中。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院的书房,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王羲之。原来王羲之在来王府半路上一直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沉迷不已,相亲之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赶到王府,因天气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躺着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话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聘,择为快婿。
这就是“东床快婿”的典故由来。郗鉴是当朝太尉,可以说位高权重,听说他要择婿,很多人都趋之若鹜,唯有王羲之,虽然也是女婿的人选之一,自己却毫不关心,专注于自己所做之事。从这点来看,一方面他是一个能独立自主,不趋炎附势之徒;另一方面,能做到不趋炎附势,必是自信于心之人,这种人也定有过人之能。果不其然,王羲之后来成为书法之圣,名流千古。
上古三代,有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尧年老时,准备找人继位,大家都推举他的儿子丹朱,但是尧却认为丹朱的能力和品行不适合掌管天下,听说了来自民间的舜,是大孝子,有很好的名声,也有很好的学问,就对他进行了考察,觉得确实不错,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辅佐舜,最后把天下也禅让给了他。这里主要就是尧看重了舜的德行,国家注重德行,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会注重德行了。后来舜又把天下禅让给了大禹,又是怎么禅让的呢?大禹的父亲以前是治水之官,却没能把水患治好,于是论罪被杀。大禹主动请缨,继承父亲之志,继续治水,他治水期间,兢兢业业,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最终治好了水患,功勋卓著,也显出了过人的智慧。舜于是把天下禅让给了禹。一方面既是看重了他的智慧,另一方面也看重了他因为“三过家门而不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毫不为己,专门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唯有这样的精神,可以担当重任,可以领袖群伦。这就是尧舜禹三代之间论事知人,托付天下的佳话。
图五还有一个择婿的故事,比较有意思,是陶澍择婿的事情。
胡林翼出生于官宦家庭,且是独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裕的环境里。这一点,同是晚清四大名臣的其他三人远远不能与之相比。他的很多恶习也因此养成:豪饮阔赌、冶游狎邪,是胡林翼青年时代最喜欢的活动。此恶习甚至在他娶妻成家,做了陶澍女婿之后仍然没有什么改变。《凌霄一士随笔》里曾这样记载过:
当初,陶澍想将女儿许给胡林翼,夫人反对,陶澍不听。新婚之夜,快入洞房了,遍寻陶府都找不到新郎官。后来还是平时跟随胡林翼的仆人,从一条小巷的酒楼上找到了他。那时,胡林翼已经烂醉如泥,只得强行扶入洞房,勉强行礼。陶夫人气极,埋怨丈夫误了女儿一生。陶澍却说:“此子是瑚琏之器,今后必成大事,年少纵情,不足深责。”
易宗夔《新世说》里还有这样的记载:
胡林翼有一年护送岳母去南京,与时任两江总督的岳父陶澍团聚。见到南京繁华,就不愿回湖南老家,赖在岳家不走,终日沉湎于秦淮河畔歌台舞榭的醉生梦死中。有人劝陶澍教训女婿。陶却笑着说:“润之今后将担大任,那时辛苦,无暇娱乐,趁着现在年少无事,就让他快活几年吧。”始终不管不拦。
有岳父如此,胡林翼更是有恃无恐。但是他的父亲胡达源反而看不下去,在一次胡林翼花酒夜归时,胡达源不顾众人泣劝,关起房门,把儿子暴打一顿,又命他一年之内不许走出家门,好好温习功课,以应次年的乡试。
胡林翼畏惧父亲,每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以读书为乐,第二年果然乡试高中,翌年又连捷中了进士点翰林,年仅25岁。
身为翰林的胡林翼仍不改旧习,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里这样记载:
某天,胡林翼与同乡善化籍翰林周荇农一同逛妓院,正在兴起时,忽报巡兵来了。周机警,赶紧躲进厨房,穿上别人的衣服冒充厨子,逃过检查。胡林翼则被拘捕到兵马司审讯。他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招了一段假供,罚款了事。
这就是一个浪荡子弟、纨绔公子的成长史,但是后来由于他太过不羁,四年后闯下大祸,当时他担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却违规携带别人入闱阅试卷之事被高发,结果主考官文庆被谪戍新疆,胡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此事对胡林翼的父亲打击很大,很快就因郁病逝。
胡林翼为此深自悔恨。丁忧期间,他痛定思痛,反躬自省,下决心痛改前非,从此全心向学,发愤图强,于是有了后半生的功勋成就。诚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却在早前就能清晰看到胡林翼将有此变化的,当然是其岳父陶澍本人。
但是能看到女婿从浪子变雄杰的,也不止陶澍一人。我在很多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叫《三吕预天下》,提到了中国历史上三个姓吕的人,决定了历史的方向。一并附在这里给大家了解:
天下兴亡,吕氏趣谈
——吕尚、吕不韦、吕公三吕预天下
闲来无事,思及吕字。两口之象,正合《易》之《中孚》。然口乃乾象,悉由O演化而来。上下皆乾,又符《乾为天》卦。
按《说文》,吕字本指脊梁骨,两口皆为脊梁骨形象,中间一竖相连,从而贯通。以此引申,则有上下交通、天地安泰之寓。且脊梁骨乃人身大节,犹屋宇之柱栋。故上古音律,以黄钟大吕并称,各为阴律阳律之首。
吕姓之人,有三者引人瞩目。考其渊源,俱通于《易》。此三人皆于《史记》有载。
第一乃吕尚,又称姜太公、姜子牙,别号飞熊。太公精通《易经》,将《易经》智慧用于兵法。八十岁垂钓于渭水之滨,后助武王克商,建立周朝。
他以易理用兵,此法辗转传于后世。至于秦朝后期有张良者,得圯上老人传授,助刘邦用兵,其宝典便为《太公兵法》,虽名兵法,实为易理。圯上老人实乃易学大家,世人不知其名姓。他预知张良将助刘邦建汉,故有意寻之,独留下宝典而去。此自是师父觅徒弟之传统。离别时张良问其姓名,答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其后果如其预言。更奇者,十三年后张良路过济北谷城山,果见一黄石,乃以为师。圯上老人逆知来事,可见一斑。盖吕尚乃武王亚父,周朝建立之脊梁骨!
第二人乃吕不韦。史书载其为商贾。然余则以为,商贾只是其表,一来掩人耳目,二来积蓄财富,图谋大业。故此人富有雄才并精通《易经》。
仅作商人,决难有“奇货可居”之见解,岂能预料到“异人”将来必定会成为秦国帝君?并为促成异人上位倾囊相助?若其仅为商人,亦决不会对治国安邦有兴致,率众编辑《吕氏春秋》。而《吕氏春秋》又乃黄老之学,与《易经》一脉相承。
史书记载吕不韦邯郸献姬于异人,先一步珠胎暗结,腹中胎儿便为后来嬴政。此后异人得吕不韦之助终为秦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吕灭东周、收魏国,一系列举措为秦国将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其任职期间大赦天下,大搞改革,足见其并非纯为商贾之流,少年时代目睹天下分裂、连年战争之乱局,便暗中储蓄巨资,乃是有远大抱负之人。太史公贬之为商贾,恐是耻其投机异人,又暗中借献美姬种下自己种子以谋秦国等行为。嬴政即位,吕为仲父,与吕尚亚父之称何所别异哉!
第三人为吕公。时刘邦仅为一混混亭长,处处混吃混喝。家中长嫂等皆恶其行。吕公携家人避仇至于沛县,县令是其故旧,命县中官吏前往迎贺。刘邦又率众借机前往混吃喝。县中功曹萧何故意为难刘邦,说送钱不满一千贯者立于堂下。刘邦佯称送钱万贯。吕公素会相面,出来见刘邦相貌出众,奉为上宾,众皆不解。饭后又亲送刘邦出门,临别时说:“未知公可有婚配?”刘邦其时三十余岁,因名声不好,没人愿嫁,故以实情相告。吕公大喜,言:“若不嫌弃,愿将吾女嫁你!”吕公回来告诉妻室,吕媼大怒,言:“君尝谓吾儿大贵,必配贵人,将来母仪天下。县令与君交好,求婚不允。为何无端许与无赖?”吕公言:“吾儿之贵,将来全凭此人。”
吕公非但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甚至将小女儿吕媭嫁给了同县狗屠户樊哙,使樊哙与刘邦连襟,将来辅佐刘邦。樊哙后随刘邦南征北战,封大将军,功勋卓著。且于鸿门宴中,舍命救刘邦,足见吕公有知人之能!
吕公跃亚父、仲父之上,乃成岳父。故三吕者,三国之父也!余尝好奇,未知吕公所避何仇,远走他乡?又突发奇想,此吕公恐为秦相吕不韦亦未可知。吕氏当年并未自杀,借自杀保全性命,暗中保护秦皇,孰料秦皇暴毙,天下易辙。赵高专权,假传圣旨,公子扶苏、将军蒙恬遭赵高杀害。
吕有识人之能,非寻常人等。其子竟有天子之命,必为厚德之家。而今天下倾覆,其曾能预知秦能统一天下,势必亦能推知沛县当有天子再出。故以女儿配与刘邦、樊哙,再为秦朝复仇亦未可知?然此纯为臆想,无足凭证。
还有明朝时朱棣夺权,便受高僧姚广孝之助。姚广孝预知朱棣大命在身,前往助之。因其为僧侣,故为后世诟病。
此间诸多史事,余未能录入《千古易人》一书,以为憾也。
以上是三吕趣说,然吕公之女吕雉亦会观气望云。刘邦逃难时,吕雉能凭天上云气而知刘邦藏匿何处,若非正史所载,岂敢信之。
后世亦有吕姓者,多出奇人。譬如五代时吕洞宾,乃道家真人;宋代名臣吕端,亦富雄才。此不多论矣。
图六到了近代,杨昌济先生择毛泽东为婿也可足可见“知人”之智。
1912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学习。这所学校是当年湖南最大的普通中学,集中了一批优秀教师,校长是符定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一任中国文史馆馆长。
毛泽东爱好史学、文学,文史相通,炼成一色好文字,受到国文教员柳潜的器重,引导他学习梁启超的文风,新闻评论家的笔锋;借给他一部《御批通鉴辑览》,鼓励他多读课外书籍。见到毛泽东写得好的作文,柳潜常写上评语交全班同学“传阅”。《商鞅徙木立信论》是其中的一篇,今已收入《毛泽东早期文稿》,列为首篇。
商鞅“徙木立信”,是流传悠久的历史故事,最初见于《史记·商鞅列传》。相传战国秦孝公在位时,宰相商鞅力主变法,但阻力很大,老百姓对新政也有疑虑。商鞅为解除人们的疑惧,在国都南门树立一根木桩,宣称谁能将木桩徙置北门,赐金十两。但人们不信有此种轻而易举的好事,不去徙置。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又宣布,谁能徙置,赐金五十两。这时,果有一位手粗脚壮的大汉将木桩由南门搬迁至北门。商鞅当即给大汉赏赐黄金五十两,以示不欺骗。随后颁布新法,表示要如徙木赏赐一样,取信于民。毛泽东看到这故事,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挥笔撰写《商鞅徙木立信论》,抒发胸怀。
文章紧扣“立信”二字,从立法的角度论述法与民的关系。他说:为政者要取信于民,法律、政策必须有利于人民。有益于人民的法律、政策,人民会自动地去实现与维护;如果法律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政策有损于人民的利益,那就会把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商鞅立法变革,严惩奸邪以保护人民的权利,奖励耕织以增进国民的富力,鼓励军功以树立国威,清除贫困衰弱,造福人民,这是我国从未有过的大政策,人民为何“惮而不信”呢!原来是变法前的秦国政府早已失信于民,“黎民惧焉”,尽管执行者煞费苦心,人民依然“立而不信”。于是,毛泽东将笔锋折转,写道:人民中的守旧观念、胆怯心理,执政者的腐败、欺压,是导致我国几乎“蹈于沦亡惨境”的深层原因。
毛泽东这篇论文仅六百字,国文教员柳潜阅后,作了七个眉批和总评,计150字。批语认为该文“切实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駸駸入古”;“精理名言,古未曾有”;“逆折而入,笔力挺拔”;“议论潇洒,积理宏富”;“力能扛鼎”;“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柳潜不愧为一位有眼光的教员。文章末尾的总评是:“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浓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并在作文首页大写“传观”二字。
几十年后,毛泽东在接待美国记者斯诺时还提到柳潜,“那时的一个国文教员对我帮助很大,他因为我有文学爱好而愿意接近我。这位教员借给我一部《御批通鉴辑录(览)》”,“我读了《御批通鉴辑录(览)》以后,得出结论,不如自学更好。”
解放后,毛泽东询问符定一是否知道柳涤庵(柳潜)的下落。符回答:此人早已谢世,子孙后代情况不明。毛泽东深感遗憾,叹道:“可惜了。袁大胡子不喜欢的梁启超式的新闻记者的手笔,是我向柳涤庵老师学来的。那篇《商鞅徙木立信论》,他给了我100分。”
由于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毛泽东的求知欲,学校的繁琐校规又使他反感,他在该校住了六个月,便退学,到湖南图书馆自学去了。
由于父亲毛顺生不同意毛泽东在湖南省图书馆自学,以为他在外游荡,荒废学业,断绝伙食费的供应。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学半年后,于1913年下半年,考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春四师并入湖南第一师范。他在第一师范读了五年。他在这里遇到一位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思想开放的学者杨昌济。
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前后达9年,研究哲学、伦理学、教育学。1913年归国后,湖南省督军兼省长谭延闿请他任教育司长,他断然谢绝。他在《达化斋日记》里记载:“今日之事,当从底下做起,当与大多数国民为友,凡军人官僚政客,不当与之为缘。不当迎合恶社会,当创造新社会,当筑室于磐石之上,不当筑室于沙土之上也。吾辈救世惟赖此一枝笔;改革思想,提倡真理;要耐清苦,耐寂寞。”他决心“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献身教育事业,培育人才,进行“磨血革命”。
1918年暑假,杨昌济调任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教授。他刚到北京,就致信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通告蔡元培等正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消息,建议毛泽东赴北京,一方面负责湖南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去北京大学工作,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经他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手下工作了半年,任图书、报刊管理员,负责登记来图书馆的阅读人员。
不幸,杨昌济于1920年元月17日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曾致信好友章士钊,介绍毛泽东的“学、品、行”,赞扬毛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即指毛泽东、蔡和森二人)。”杨昌济先生独具慧眼,堪称近代伯乐。
1936年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曾回忆:“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他是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我后来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他讲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原理,而且在这部书的启发下,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我当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给了一百分。”
毛泽东在第一次离开老家韶山冲时曾留给父亲一首他改写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可见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我在《平心平天下》的随笔里有这么一段话:“古之至人,唯民之忧。饮食梦寐,四海九州。行求无愧于圣贤,学必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人者,有体有用,无过于斯。有际天人之学,斯可服天下之望;有扩宇宙之量,斯可成天下之务;有坚金石之操,斯可任天下之重。丈夫之志,隆然晔然震耀于世道者也。”
而在另一边,此时的杨昌济年事已高,自问以此年龄,天不假年,很难能够扭转乾坤,解救中华于倒悬,然而爱国之情有增无减。在拒绝官僚政客的邀请后,写了一副对联自勉:“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就是说我把自己的房门一关,这个小小的书斋就是我的桃花源,我就是一个从远古而来的人,我要培养一个参天栋梁屹立在天地之间。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缘分与其相应。我访问安龙县参观张之洞纪念馆时曾写过一句话:“学者当揽天下国家于己任,丈夫必为苍茫宇宙之皇极。”此时这句话用在这里的青年毛泽东身上,我认为也是很贴切的。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志向,一定要成为参天栋梁。他的志向与杨昌济的理想相应了,这两者的相遇看似偶然,实是必然。杨昌济发现了毛泽东的大才,并着力培养,自己调到北京大学任职了,也写信安排毛泽东来北京。因为,只有北京,这个当时的文化、政治中心,才能让青年毛泽东打开格局、打开视野,才能让他更好地成长。所谓“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毛泽东后来娶了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为妻,也终不负恩师、岳父的厚望,用历史证明了恩师那句话: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若言救国,则必先重之。
图八历史上知人的故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不乏知人识人鉴人的故事,并且使“鉴人”成为一种学问,例如在坊间有神秘主义倾向的相术就流行了几千年,这当中的著名人物见于正史所载的就包括女相师许负,唐朝的袁天罡等人。而且均与古代皇家有关系,始终为一重神秘的色彩所笼罩。而将鉴人的的原理形成理论,去除掉神秘主义色彩的,就有如刘邵的《人物志》极负盛名。
我在《千古易人》中收了许负看相的故事。《史记》里记载许负有三个奇特的预言:
第一,薄姬生天子之相。许负第一次在历史上真正亮相,是给魏王豹的女人薄姬相面。其实,也不是单给薄姬相面,而是给魏王豹的所有女人相面。但看了一圈,她指着薄姬说,此女生的儿子以后当天子。
当时,正值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魏王豹实力不大不小,当时正追随刘邦。听了许负一席话后,顿时飘飘然,立马就脱离刘邦单干。结果证明,他误会了。由于实力问题,反水后的魏王豹很快就被刘邦所消灭。他死前,一定觉得许负忽悠了他。但是事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魏王豹死后,刘邦把他的女人们浏览了一遍,就看上了薄姬,于是就把她接收了。很快,薄姬就怀孕了,但是,刘邦也对她失去了兴趣,疏远了她。之后,薄姬生了个儿子。
后来吕后掌权,大肆报复当年受到刘邦宠爱的女人。比如倒霉的戚夫人,被祸害成了人彘,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被毒杀。可是薄姬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吕后一直跟她同病相怜。因此,她和她的儿子都得以保全。后来,吕后去世,周勃等老臣发动政变,找来找去,最后迎立的新皇帝就是薄姬的儿子——汉文帝刘恒。
第二件事,预言邓通将来会贫困而死。邓通是汉文帝的嬖臣,别的本事没有,只有一套阿谀奉承的本领,于是他拿出浑身解数,奉承吹捧,以取媚汉文帝,时常能把文帝捧得云里雾里。汉文帝也就很宠爱他,常跑到邓通家中玩。
有一天,许负来拜见汉文帝,邓通也在,于是汉文帝便命许负给邓通相面。
许负在端详了邓通半天后,忧心忡忡地说:“陛下,邓大人的面相很富贵,但结局却不大好,他最终可能会饿死。”
文帝听后很不高兴,愤愤地对邓通说:“朕要想让你富,有何难哉?”说完即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允许他铸钱。邓通从此富可敌国。
几年后文帝死,太子即位,就是景帝。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所有家产。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一旦落难,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竟应了许负的话,饿死街头。
第三件事,许负预言周亚夫将封侯并饿死。名将周亚夫请许负为他看相,许负看后说:“三年之后,你会封侯,八年之后,你会拜相,再过九年,你会饿死。”
当时,周亚夫是绛候周勃的次子。如果周勃死了,候位应该由周亚夫的哥哥继承,怎么也没有周亚夫的份啊,所以周亚夫不信。
没想到,后来确实是周亚夫的哥哥继承了候位,但是不久却犯罪被免职,皇帝就将周勃次子周亚夫封为条候。此后他平定七国之乱,拜将封相,显赫一时。晚年居功自傲,被捕入狱,竟然饿死。
这是看相的故事,太过玄奇,姑妄听之,但不能据此而盲目崇信看相算命。至于袁天罡看相论人的故事,正史野史,小说笔记所载就更多了,最负盛名的是《旧唐书》《新唐书》中所载其为幼年武则天看相的故事,更是令人惊奇。前面说了几例知人择婿的事情,殊不知袁天罡也为人推荐过女婿。
据传当时有一位刺史的女儿正好到了出嫁的年龄,因为袁天罡名扬天下,便将当地所有的适龄男子、青年才俊都召集起来,盛情邀约袁天罡出面为自己女儿挑一位如意郎君。
袁天罡也未推辞,环顾一周,就对刺史说,“这里没有你想要的女婿,不妨让我给你推荐一位。”
袁天罡推荐的是姚懿的儿子姚元崇,然后说:“此人相貌不凡,乃宰相之器,你大可把女儿嫁给他。”
很多人听说了这个事情,都嗤之以鼻,觉得好笑。因为此时的姚元崇23岁,在大家眼里,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
说也奇怪,自从袁天罡对他评鉴完以后,姚元崇却如同变了一人,开始刻苦学习,后来考取功名,还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时期三朝宰相。
很多人都知道贯休和尚,但是认识只停留在他是一位著名的诗僧,其实,贯休也很懂得鉴人。他有一句名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就是他的一首预言诗,发生在钱鏐的身上。
图九钱鏐是五代十国吴越国的创建者,浙江人,自幼习武,也以研究《易经》及谶纬之学著称。他出生的时候相貌奇丑,父亲认为不祥,就把他丢在屋后的枯井中等他自生自灭。但因祖母怜惜,将他救起抚养,所以那口井后来被保留下来,成为历史上的一口名井,名为“婆留井”。钱鏐小时候乳名就叫“婆留”。长大以后,把“婆留”改为了“鏐”,仍是为了纪念祖母恩德。
由于家贫,他后来就靠贩卖私盐为生。从军以后,遇到了贯休和尚。贯休和尚送了一首诗给他:“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这首诗中就表达了钱鏐将来战功显赫,富贵逼人,将来会拥有十四州的地盘,名字会载入史册,做官会在封侯之上等内容。
后来的历史发展,果然印证了贯休和尚的见解。钱鏐创建了吴越国,地盘最多时正好十四个州。
钱鏐以爱护百姓留名,创建了吴越国后,一心发展经济,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尽量避免与其他军阀的战争,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他治理之江,受到人民的爱戴,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钱龙王”。由于他早年受到贯休等高僧的点拨,所以很推崇佛法,在吴越国境内大兴寺院,他修建了不少寺院佛塔,使杭州在当时就有“江南佛国”之称。其中著名的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等寺院,以及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闸口白塔和临安功臣塔等都是在吴越国时期兴建或扩建的。今天我们所流行的信奉观音的文化,就是由钱鏐及他的继承者的共同推动下而广为流行,并成为今天人尽皆知的一种文化。
钱鏐还有一个故事颇令后人称道,这个故事与他的英武刚强无关,而是说他对女性的绵绵柔情。
钱鏐说过一句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他写给自己夫人吴氏信上的一句话。夫人家乡在横溪(今临安市锦城街道)郎碧村,夫人对父母一直非常孝顺,即使富贵后每年岁尾也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待来年开春后回到杭州。
《吴越备史》有这位夫人的生平介绍,“夫人临安县人也。父仲忻,浙西观察判官,累赠吏部尚书。初,王议婚吴氏,以王豁达大度,不事产业,将不许。而吴世父有知人之鉴,固促成之。及归室,闺门整肃,孝敬如礼。正性严急,常怡颜以谏之。抚爱诸子,无分彼此之亲,累封燕、晋二国,至吴越国正德夫人。夫人将游奉国寺中,王乃命帛百匹,以备散施。夫人曰:“妾备尝机杼之劳,遽以游赏费之,非念人之道。”遂不受而罢,其仁慈节俭如此。薨年六十二岁,谥曰庄穆。有子十三人。”
钱镠与这位糟糠之妻感情甚笃。尽管身边珠翠环绕,曲意承欢者甚多,他也不会转移对原配夫人的情感,夫人离开不久,便要写信给她:以示思念之意。
一年春天夫人未归,春色将暮,陌(道路)上已是桃红柳绿,百花争艳。钱鏐写信给王妃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夫人接书后不觉恻然,道:“王爷迈,既有信来,命我归去,安可有违?”遂传谕即日登程,速返杭州。
这个故事,《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和《吴越备史》都没有记载。最早用文字记载这件事的可能是北宋文豪苏东坡。
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对一百多年前的杭州治理者钱镠钦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赞钱氏“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苏东坡也去过钱镠家乡临安,采集民风,写下过三首《陌上花》诗,引文说:“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这是贯休知钱鏐的故事。
图十许负、袁天罡、贯休的知人故事,都带有神秘色彩,或者说这种超高的知人智慧常人都难以学来。
还有一种知人的智慧,是纯粹运用《易经》的机理来进行推算,如近代易学大师杭辛斋学《易经》的故事,是师父找徒弟的佳话:
杭辛斋生于1869年,自幼好学,天赋过人。1896年27岁时赴天津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筹办《国闻报》,当时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军,每次袁到北京述职,经过天津,必先到王修植处聚会,得以与杭辛斋切磋。一次杭辛斋戏言:“你将来必做皇帝!”袁世凯笑着说:“我若做成皇帝,必先杀你。”这段故事被严复所记(见《学易笔谈二集》严复序),作者慨叹当时一语成谶。后来由于杭辛斋反对袁世凯称帝,两次入狱,都是袁世凯所为。
据《洪宪惨史》的作者王建中记载,杭辛斋被捕于1915年12月,袁世凯逮捕杭辛斋用的是军法密令,可谓师出无名。杭辛斋开始被押解到京畿军政执行处,开始关在丙笼,第二天关在乙笼——正是王建中所在的牢笼。
杭辛斋在狱中学易,王建中是真实可信的见证者。
与杭辛斋同时出狱的首届国会议员景定成在《书杭辛斋狱中受易事》中记载:
及洪宪僭号之初,辛斋方南行,未果,即被捕于三元店,械送军警执法处。刚入囚笼坐定,同囚即有数人对之发笑,辛斋嗔问笑由,一人指同囚某告云:“君未入狱前三日,此位神仙已暗记于墙角上矣。”辛斋视墙角果有小字一行,云:“杭某于某月某日被捕于三元店。”初疑为某即席所为,而某则正色告曰:“此定数也。某为白狼军师,被捕入狱,数当于某日死。尚有一月期限,合传《易经》微旨于君。”辛斋乃惊服,狱中无纸笔,某乃以指画地为八卦,告以要窍,并曰“出狱后应多购古人《易》著,加以整顿。”辛斋受命,惟谨奉之为师,称为异人。逾月,异人果于所预知日期被戕。辛斋则于袁死后,与予同时出狱。
杭辛斋本人在《学易笔谈初集述旨》中也有这么一句话:“顾念吾师忍死犴狴,客期以待,密传心法,冀绵绝学。”就是感念他的恩师甘愿以死入狱,等待杭辛斋入狱后将心法绝学传授给他,彰显了这种敢“为往圣继绝学”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在这里,狱中的易学高人与杭辛斋素不相识,却提前推算知道他会在某天进入监狱,并且将与他同笼,而且知道杭辛斋能传承他的衣钵,这种知人之智,不需见人就能知道,可以说也让人叹为观止。而杭辛斋在早年品评官阶尚低的袁世凯将来会称帝,也足可见杭辛斋知人之智,也异乎寻常。
东汉王符著《潜夫论》,其中《相列》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承认相术的存在,但还认为影响人生际遇的最终还不是相术家所凭据的容貌,而是要靠社会的力量和后天的努力。这个说法我深以为然,毕竟面相会随其心而变,虽是富贵之相,但是若不努力,又或缺德妄为,其也必然生变。
俗话说“相由心生”,人的面相是由心所生。一个内心奸邪之人,其面相就会流露出奸邪之容,长此以往,相貌就显露出奸邪之相。然而也有很多道貌岸然之徒,表面冠冕堂皇,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也能发现其暗藏奸诈之处。这就是“知人”的内涵了,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也正是一种方法。
中医有望诊术,就是通过人的面相和气色能够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这本身也是一种相术。
可以透过一个人的面相、骨相、言论、行为等等去观察一个人的心地、心术和心境,这就很有意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知人”之学。
要知道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发心不同,表现出来的气质就各有不同。
王阳明在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王阳明自幼就表现出了这种敏捷的才思,被目为奇童。
图十一历史上的奇童很多,我曾经有一篇小文,叫《写在儿童节》,收录在《平心平天下》里。大家如感兴趣,可以去看看。这里给大家再讲一个更为传奇的奇童。
唐朝的白衣宰相李泌,是一个历史上际遇十分传奇的人。在李泌儿子李繁撰写的《邺候家传》中记载:
他的母亲周氏,还是十多岁的小女童时,有一天在集市上遇到了唐朝的一代高僧僧伽大师。僧伽大师又叫证圣大师,在宋代赞宁的《宋高僧传》里有提到。当时僧伽大师看到了这个姓周的小姑娘,忍不住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向她的家人称赞说:“这个女孩长大以后,会嫁给姓李的人家,会生下三个男孩,其中最小的男孩一生不凡,他当起于金紫,会成为帝王的老师。”
这个姓周的小姑娘,长大以后,还真的嫁给了一个姓李的青年,也就是李泌的父亲李承休。李泌小时候非常聪明。
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六年(728)的中秋节时,玄宗在勤政楼设“大酺”宴群臣。晚上,又在楼下布置了一个高高的讲台,召来了许多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有研究的学者,登台讲述自己的观点,相互问难答辩,以争高下,并想从中选拔人才。
李泌的姑姑有一子叫员俶,年仅九岁,也来参加了这次盛会。他也登台演讲,侃侃而谈,《新唐书·李泌传》里形容为“词辩注射,坐人皆屈。”玄宗见他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胆量、辩才,能折服许多人,非常惊奇,就把他宣召到楼上,详细询问,得知他是员半千的后人,不禁感慨道:“半千的孙子,理应如此。”稍停片刻,又含笑问员俶说:“小娃娃,你还有如此聪明的小朋友吗?”
员俶就说,我舅舅家有个小儿,年仅七岁,聪慧过人。
玄宗听说后很惊奇,急于见到,从员俶处问到李泌家地址及容貌特征,就立刻派人悄悄潜入李家,将沉睡中的李泌抱入内廷。
此时玄宗正与大臣张说在下棋。玄宗见到李泌后,端详许久,高兴地对张说说,此子较先前小子,更为不同,仪态万千,真是国器。张说注视李泌很久,也有同感。
玄宗含笑令张说赋诗考验李泌文才,并令其以“方圆动静”为命题。
张说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李泌仰首而说:“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张说见李泌如此幼小,却有惊人之奇才,忙向玄宗贺喜,“天降此儿,真乃圣代嘉瑞呵!”
玄宗素爱奇才,见此异童,大为欢喜,于是将李泌抱入怀中,注视良久,轻抚李泌头发,竟爱不释手。然后命人把李泌抱去忠王府居住,一连住了几个月才让他回家。忠王府是太子李亨的住地,安史之乱后,李亨即位,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足见玄宗对李泌的器重,希望他将来长大了,能成为李亨的重臣。玄宗送李泌回家时恩赐了许多衣物及彩丝品,并下谕旨给李泌家人:“此儿乃国家重器,日后必有大成,望你们悉心培养。”
张九龄初识李泌时,李泌仅是七岁小童,而他已是国家重臣。他非常喜欢李泌,常常带李泌进入自己的卧室。张九龄与严挺之、肖诚友善,挺之为人刚直不阿,他憎恶肖诚曲意讨好皇帝、贵戚、重臣,多次劝张九龄不要与这种人过从太密。一次,张九龄接李泌到家中小住时,忽然想起严挺之与肖诚,不仅叹道:“严挺之为人太刚直了,有时让人受不了。还是肖诚软美可喜。”李泌正好在张九龄身旁,见张九龄要命人去召肖诚,就蘧然站起,直言说:“您出身于布衣百姓,以坚持直道为官处事,才逐渐升为宰相的,怎么会忽然喜欢软美取媚之人呢?”
张九龄闻言一惊,立即肃然,郑重向李泌表示感谢。从此称李泌为“小友”,彼此成为忘年交。
大诗人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是一个风流绝代的人物,为官期间与大诗人李白、大书法家张旭等为友,号称“饮中八仙”。大诗人杜甫也很钦慕他,有诗歌述其事迹。贺知章也极喜欢李泌,一见面就至为爱重,他曾对张说、张九龄等人说:“李泌目光湛湛如秋水般明净,长大后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官拜卿相。”
李泌年少聪颖,胸怀大志,自幼与一帮王公大臣为友,又深受玄宗喜爱,而少年时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心中郁积不快,遂赋《长歌行》喟叹: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此诗由于文字生动、通俗,引起广大读书人的共鸣,很快便在社会上流传,受到赞赏。张九龄深知李泌的气度、志向,爱惜他的才能,又深知官场之沉浮与汹涌,就私下劝诫:“过早就得到美名,必然会遇到坎坷、折磨。应该善自韬晦,藏器于身,才能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所重视的,况且你还是个孩童呢?著诗作文,应该注重吟赏风景,歌咏古代圣贤,千万不要宣扬自己,惹祸烧身。”
李泌闻言顿时醒悟,从此为文就慎重了。张九龄见李泌小小年纪就深明事理,从善如流,因而认定他前途不可限量,为他高兴。
李泌后来果然不负众望,安史之乱时,在幕后运筹帷幄帮助郭子仪平定反叛,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为四朝元老,官至宰相,晚年进入深山之中修行,也常常到民间救死扶伤,皇帝有事,都跑到深山中向他请教,被称为白衣宰相。
李泌年不满十岁,以小官宦子弟身份,而能与皇太子李亨及朝中大臣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张庭珪、韦虚心等人成为知心朋友,忘年之交,可谓历史上一大奇观。
用一句话或一则名言来形容现在的你
世界大的难以慰藉我落寂的心,你们去吧,我愿终身躲着阳光唱我喜欢的挽歌
有哪些励志的名言名句以及典故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红楼梦》里有哪些名言名句
谢谢!红楼梦里名句很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随便几句熟悉的,供大家指点!
奉献的名言名句
1、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爱因斯坦
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4、在政治中我们需要能有所奉献的人,而不是想有所收获的人。——(美国)巴鲁克
5、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
6、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7、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
8、死者的光荣不在于受世人之赞美,而在于为后人所效法。——孟德斯鸠
9、我的母亲是出色的奉献者。如果她发现我们中有人对某件事感兴趣,只要有可能,就要鼓励这种兴趣,她回家时就会带着一包有关著名明星的书。尽管有九个孩子,她对待我们每个人都像对待独生子女一样。我们中谁都没有忘记她是怎样的一个辛勤的操持者和出色的奉献者。——迈克尔·杰克逊
10、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
11、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12、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海塞
13、如果我们想法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14、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理
15、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松下幸之助
16、生命赐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17、生使一切的人站在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来。——萧伯纳 18、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19、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向警予
20、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21、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22、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丘吉尔
23、人家自然会拿东西来交换,彼此得益。一定要板着面孔等别人来真心奉献,——亦舒
24、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
25、我应当生活得仿佛我的生命完全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存在似的。——塞涅卡
26、无用的生命只是早的死亡。——歌德
27、希望你们年轻的一代,也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28、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9、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高尔基
30、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罗曼·罗兰
31、奉献无止境。——钟南山
32、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圣经》
33、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
34、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35、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很难实现。——柳传志
36、男人敞开心扉就像女人羞答答地奉献出她们那防范森严的肉体一样。——安德烈火莫洛亚
37、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阿德勒
38、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39、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
4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41、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杨万里
42、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迅
43、人当活在真理和自我奉献里。——庞陀彼丹
44、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精神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45、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阿德勒
46、爱情存在于奉献的欲望之中,并把情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斯韦登伯格
47、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今道友信
48、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49、贝壳虽然死了,却把它的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张笑天
50、创业信念:执著追求,甘于奉献。——柳传志
51、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葛登纳
52、当我们为了公众的幸福而蔑视辛劳、危险和死亡时,当我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生命从而使生命变得崇高时,辛劳、危险,还有死亡本身,便都会显得美好而动人。——休谟
53、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
54、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中国历史上最打动你的名言名句是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有天大的委屈只要有利国家也无悔意。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路悠长而且很遥远, 要不断的去寻找真理。 表达了屈原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吾 ”(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形容年轻女性温柔妩媚的美文、名句、古文、小说、诗词有哪些
谢谢,李白曾经写过一首《清平调》,如下: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与其他赞美女子之诗不同的是,这首作品用的是侧面描写,将杨贵妃比喻成带露含香的牡丹,通过对比楚王神女的传说(云雨巫山相会)和赵飞燕,反面刻画杨贵妃之姿。
至于正面赞美例子,那就数不胜数了。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不少的句子都广为流传,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再如宋代张先一首词《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至于在古文之中,最出名的当属曹植的《洛神赋》。其中有一段写的很精彩: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这段文章如今仍有不少引用,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妙笔生花。还有不少的佳词妙句,就留待各位补充吧。
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句话或者名言名句是什么
我送你一句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话:《七分辛苦三分享乐》。
如果你一辈子都在为钱忙、你活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一、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夜总会喝酒看表演。二、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歌厅唱唱歌。三、有时参加朋友聚会、既开心又有口福。四、上网也是很好玩的。五、单独行动、异性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