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坦荡对自己好句

句子大全2022-11-26 12:59:15未知

戊戌十月初五

自由坦荡对自己好句

编者按:第十二期主题为“阳和楼”,两周时间共收集作品49首。正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阳和楼为“九楼”之首。历代文人均有诗文唱和,更有白朴等元曲大家聚集于此,创作出流传后世的著名篇章。屹立在风雨中六百多年的阳和楼除了其建筑宏伟阔大、结构精巧细致之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后人对其深远的情怀才是最为可贵之处。“初起楼台贤众予,重修风骨万人施。”现下阳和楼重见天日,光彩夺目,这份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为正定古城再添长足气韵。登楼如斯者,情怀喷涌;临风远顾兮,烟雨平生。

正定县诗词楹联学会

第十二期同题诗词创作

主题:阳和楼

内容:阳和楼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中心至南城门的中段,横跨正定城南门内南大街上。它始建于金末元初,元、明、清均有修葺。楼七楹、建立在高敞的砖台上,台下有圆拱洞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其布局略似北京天安门端门,但南面正中还有关帝庙一所倚台建立。今人痛心的是阳和楼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毁,今又得以复建。1280年(元至正十七年)《修阳和楼记》写道:“阳和楼者,镇府巨观也。横跨子午之逵”。“每登于斯,南瞰滹水,北瞻恒岳,右挹太行之晴岚,左观沧海之旭日,飘然若出尘世,御天风于九霄之上”。历代帝王官员、文人学士多登楼观景,赋诗题字。元代诗人刘因在《登镇州阳和门》中写道:“北望云开岳,东行气犯星。凭阑天宇在,人事听浮萍。”明朝袁宏道在《王郡丞邀饮阳和楼》中称赞这里“十丈朱旗照水殷,家家箫鼓乐江山。千峰如画供杯酒,不道清时是等闲”。南宋理学家朱熹题的“容膝”方石嵌于楼上正中央。明崇祯年间名贤敬送的“广大高明”横匾则悬于楼外北侧。本期请以“阳和楼”为题进行创作,可怀古,可写今,可写景,可抒情。

令主:张建林

要求:古风、律、绝、词、曲、现代诗均可,新、旧韵不限,词依《钦定词谱》,限新韵、词林正韵,曲限中原音韵,但均不能混用。鼓励新创,尽量少用旧作。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及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除文责自负外,稿件概不录用。

时间:2018年10月22日——2018年11月2日晚24时

【卷首】

《重建阳和楼记》张甫

【古风】

1、《归来阳和楼感赋》文岳

2、《登阳和楼有感》宋荣琴

【五律】

3、《深秋登阳和楼》张云英

4、《阳和楼》老盖

5、《阳和楼》韩建爽

6、《阳和楼感赋》邵巧娜

7、《秋观阳和楼复作》文岳

8、《阳和楼》孙丽萍

【七律】

9、《再题阳和楼》丁彦兵

10、《阳和楼》褚永奇

11、《登阳和楼》张建林

12、《阳和楼》高嘉庆

13、《阳和楼》刘东方

14、《咏正定阳和楼》王喜文

【五绝】

15、《登阳和楼》张丽苹

【七绝】

16、《阳和三章》王志敏

17、《凭楼》褚永奇

18、《过正定登阳和楼》冯栾中

19、《登阳和楼拟怀》冯栾中

20、《阳和楼感怀》常功贤

21、《阳和楼新咏》刘微鹏

22、《重建阳和楼》杜振海

23、《登阳和楼》高嘉庆

24、《阳和楼》周志华

25、《阳和楼二首》邵贵宾

26、《登阳和楼上晚眺》李瑞军

27、《阳和楼》李华

28、《阳和楼二首》李晓云

29、《阳和楼》翟可

30、《登阳和楼》杨艳

31、《缅怀阳和楼》李莉

【词】

32、《八声甘州·暮秋登阳和楼》褚永奇

33、《玉楼春·阳和楼畔忆白朴》张永霞

34、《八声甘州·阳和楼》常功贤

35、《永遇乐·登阳和楼有感》张军玲

【曲】

36、《[越调]天净沙·阳和楼》孙丽萍

【现代诗】

37、《致复建的阳和楼》王增月

38、《我的阳和我的楼》古月

39、《阳和楼:平凡和高贵之间》老盖

40、《阳和楼》王建敏

41、《阳和楼猜想》周悦勤

重建阳和楼记

正定,古称畿辅重地,河朔名藩。其始也,治所多易,迄道武拓跋,立马滹沱,嘉美安乐,挥鞭北指,郡治遂定焉。千六百年,人文熠熠,流美百代矣!

其地之分野,盖属昴毕,先贤堪舆城阙,肇开宏阔之画擘,后昆不堕箕裘,终成奇绝之势。九楼四塔八大寺,星罗棋布焉。阳和者,九楼之斗杓,古城之龙首也。地当南北之冲,横跨子午之逵,规模宏敞,楹宇庄严,允称镇府巨观、恒岳文峰也。楼之南北,古来市肆遍列,商贾云集,为九省之通途,京南之要塞。登楼眺远,起仲宣之幽情 ;凭槛赋诗,豁元龙之意气,美章联发,蜚声燕赵,俨然贵城矣!地毓灵秀,起凤腾蛟。宰辅枢臣,禅门尊宿,巧匠能工,文宗武伯,如春箨闻雷,蔚然迭起,绵亘不绝以至于今,人文之盛盖亦稀矣!

清末以降,国运陵夷,民生凋敝,神州板荡,外寇扰攘,巍巍胜迹,屡罹兵燹,隳颓残败。加以岁月播迁,风摧雨蚀,轰然陆沉 ,终至湮灭于无形。呜呼! 千年巨迹,崇墉竟圮!吾郡生民之滂沱泪雨其可赎欤!

迄于今日,中华国脉,贞下起元。民众思曩昔风物之美,重建之吁蜂然骈兴焉。领袖习公,从政之初,经略正定,故地情怀,历久弥深,万机鞅掌之暇,于正定文物之保护,特加谕示。县委政府,承流宣化,果敢务实,顺民心之所向,乘天地之合和,粤以丙申三月之穀旦,破土兴役,其间秉承原迹旧模之范式,期成传世涅槃之地标,告功于丁酉七月之吉时。

瞻斯楼也,崔嵬高峻,势凌烟霞,檐牙错落,丹碧交晖,双洞分流,马龙车水。楼之阳也,关帝庙赫然增胜。平地之下,百亩穹庐壮阔瑰奇!飞檐之间,巨额高悬,其南曰“阳和楼”,其北曰“广大高明”,皆旧制也。摄衣而登,窣堵挺秀,振铎音于八表,伽蓝栉比,遍梵唱于十方。须弥峭拔多宝华赡,庄严攸同,擎天而柱地;河阳绵密临济猛刚,宗风虽异,途殊而归同!滹沱东去,万里蜿蜒似练,恒岳西包,千嶂浩荡如龙。曦和初驾,观东激沧海之鲸波,日毂西垂,睇南飞衡阳之断雁。

登斯楼也,或月明星稀,闾阎扑地,万家灯火,明灭一城。或北斗阑干,风清露白,寒鹊惊霜,秋虫吊月。或春秋佳日,三五友朋,把酒临风,岸幘啸咏。浩浩乎发怀古之幽慨,骎骎乎成今世之宏文!

于戏!复兴壮举,定铭史册。百尺高楼,犹当撑柱天地之玄黄,龙蟠古城之佳域,默佑斯土于百代焉!

斯楼之复,既述终始,不揣谫陋,又系以铭,其辞曰:

常山故地,魏武所钟。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九楼栉比,四塔雍容。

梵宫八寺,棒喝独雄。

邑贤济济,奕代无穷。

古郡龙首,阳和文峰。

巍巍千载,通衢据中。

成住空坏,物理所应。

陆沉平地,归于无形。

生民泪雨,悒悒填胸。

中华国脉,元亨利贞。

当此盛世,政经昌隆。

万众吁请,决策英明。

鸠工兴役,复此崇墉。

运筹擘划,高屋建瓴。

丙申破土,丁酉告功。

嵯峨峭峻,黛瓦雕甍。

高明广大,再光檐楹。

帘卷朱闼,规模敞宏。

瞻彼巨迹,终至大成。

民心所向,册史留名。

胜事当歌,扬觯举觥。

四美攸具,爰勒斯铭。

公元二千零一十七年岁次丁酉 邑人张甫撰

归来阳和楼感赋

●文 岳

阳和修葺毕,为记丁酉秋。

熠熠生华幕,朝朝垂玉旒。

云汉多游转,横宇看沉浮。

兵燹层尘覆,风催夜霜惆。

菱歌漫唱晚,石燕拂云幽。

暂负痴人梦,归来上九楼。

高台互掩映,城阙两相留。

出界天宫近,凌烟四野收。

登霄俯众景,披雾触飞流。

镇府称巨观,恒阳兴孔周。

清容当世旷,灵韵此时修。

喧市行商贾,合集吟客愁。

功成执笔砚,千载亦悠悠。

评:

阳和楼者,正定之地标,镇府之象征也。建于元代以前,毁于解放之初。盛世来归,复矗原址,跨街而立,巍巍大观。此诗首句记事,二三句言景,继而回顾往事,感慨岁月。登斯楼也,则有出界天宫,凌烟四野之感。灵韵清容,时聚一身;商贾吟客,合集于此。盛世盛景盛况,定当流传千古。略感生涩处,诗中之境,或实或虚,记述与感慨交杂,略有冗散之感。

(丁彦兵)

登阳和楼有感

●宋荣琴

阳和巨观,始建金元。

岁月侵蚀,几度修建。

龙腾子午,尾北首南。

历史原貌,风韵再现。

关帝圣庙,倚台而建。

登楼远眺,气象万千。

塔楼林立,尽收眼前。

南观滹水,北望顺天。

左迎旭日,右挹晴岚。

四围能顾,风光无限。

高台厚榭,双门洞穿。

玉阁七楹,翘角重檐。

昼景幽雅,夜景更炫。

彩练当空,月明星珊。

游人如织,歌舞劲喧。

繁华一隅,元曲摇篮。

传承文明,再谱新篇。

九楼之首,任君流连。

评:

四言之诗,节奏简捷明快,故内容一定要充实。此诗前五句言事,记阳和楼重修之况。续五句记景,叙登楼之所见。"高台厚榭,双门洞穿。玉阁七楹,翘角重檐"两句,又回到阳和楼本身,或可放到登楼之前。昼景夜景之后,由景及情,再生感慨。纵观全诗,语言浅白,朗朗上口,但多承前人旧语,乏陈新意,尤其对阳和楼的评品,略感空泛。

(丁彦兵)

深秋登阳和楼

●张云英

平生贪啸傲,拾级独登楼,

佛塔云中立,滹沱郭外流。

霜寒催晚照,落叶说深秋。

暗拍栏杆处,无言万古愁。

评:

此诗起句大气磅礴,二三联描述所见景物,整体顺畅自然,抒情到位。一种怅然之情自然而生。尾句较直白,含而不露更佳。

(房永华)

阳和楼

●老 盖

凭虚常入梦,拟古又见楼。

雄镇三关远,断机四谛休。

居云栖覆水,嚼舌决精眸。

我有千千结,难纾乡恋愁。

评:

首联道出对阳和楼之思念,二三联叙说其境况,尾联引出“乡愁”主题。虽是对阳和楼的忆想,可也道出了作者内心对家乡的怀念,抒情到位。个别用词尚待推敲,如颈联“居云”一词大气,但后接“嚼舌”,拉低格调。另从格律上看,二句“见”字出律,四句孤平。

(房永华)

阳和楼

●韩建爽

故郡载阳和,承平日夜歌。

楼观平宇阔,斗拱借山多。

背水关陉道,朝宗立海波,

欣荣无处寄,岁月任蹉跎。

评:

整首气势一气相承,流畅自然,抒情到位,能清晰表达作者心中感受。唯二三联较啰嗦。

(房永华)

阳和楼感赋

●邵巧娜

古城有巨观,睥睨坐高台。

南北中正踞,东西两道开。

月明邀墨客,楼峻聚英才。

还复凡尘立,繁华归去来。

评:

首两联点明其地理位置,颈联叙说其繁华景象,尾联抒情,寓情于景,让人回味无穷,读来有“白云苍狗”之感,好句。整首安排合理,唯前两联相对啰嗦。

(房永华)

秋观阳和楼复作

●文 岳

蹬道接云上,晴光兀自牵。

近楼栖过客,一望入心田。

曲罢歌还继,文成诗且宣。

复来何为此,秋叶与风连。

评:

再上高楼,心已与以往不同,诗中充满对以往的怀念。过去不再,唯任秋叶与风相连当初记忆。“宣”字不妥,使得前后情感略显失调。

(房永华)

阳和楼

●孙丽萍

历历风霜留,曾经无数愁。

烽烟多次起,关口几朝修。

广大高明匾,辉宏壮丽楼。

自兹元曲旺,市井绽歌喉。

评:

饱经风霜的高楼,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如今盛世,重现此楼当年辉煌。作者思路清晰,布局合理。不过二三联之间衔接突兀,用词浅白而诗味不浓,且首句三平尾。

(房永华)

再题阳和楼

●丁彦兵

当街楼阁势凌云,广大高明卓不群。

钢架水泥撑岁月,霓虹尘雾起纷纭。

百年得意临秋迥,千古愁心入酒醺。

莫对轩楹成独悟,凭栏自有梵声闻。

评:

前两联实写阳和楼近况。虽是实写,与古代的那种木质结构不同,可也写出一种气势,如势凌云,卓而不群。反其道行之,叙说如今,虽是今词入诗,却也让人耳目一亮。颈联入情,对往昔一种喟叹。尾联继续抒情,古今对比,给人沧海桑田之感。全诗布局谋篇,抒情格律等尽皆合理,行文圆转如意。

(房永华)

阳和楼

●褚永奇

镇府巨观今在何?八方光景数阳和。

七楹楼立关公肃,双洞门开酒旆多。

送目凭栏扶四塔,御风迎旭瞰滹沱。

晦翁容膝石仍旧,乘马无须鸣玉珂。

评:

首联自问自答,颔联写景,承接上文。颈联是登临之后所见。尾联则是抒情。行文流畅而不失自然。二三联虽是描述如今景色,却也写的古味盎然,彰显出作者娴熟笔法。微有瑕疵:尾联抒情,与颈联间衔接有些不够,略显突兀。

(房永华)

登阳和楼

●张建林

重檐比屋满城家,蜃市天街客竞奢。

覆宇端楼传汉柝,勾栏绿盏唱胡笳。

凭高且寄秋山色,望水曾期瀚海沙。

雁叫惊明愁白发,何时载酒向云涯。

评:

首联言满城今时楼栉相连,而阳和楼伫立长街中央仍显豪奢。颔联赞叹。颈联登临远眺并寄托心中感念。尾联抒怀。作者能清晰阐述自己感情,用词老练,整首诗虽是描述今景,抒今怀,但也古味浓浓。另个角度来看,物像选取有些不大适合,如“瀚海沙”,“胡笳”,“勾栏”等。

(房永华)

阳和楼

●高嘉庆

阳和高古镇雄关,东迎旭日西挹山。

水绕城郭滟滹沱,山前古郡敛紫烟。

改革开放四十载,铸就辉煌五千年。

登楼远眺今胜昔,中华盛世颂平安。

评:

首二联点明主题,阐述阳和楼位置。颈联转换突然,且显浮夸。尾联再转更显突兀,且尾句与上文不搭。此诗按新韵来看仍有诸多出律之处,对仗也欠工,宜斟酌再改。

(房永华)

阳和楼

●刘东方

千年江畔屹雄观,纵横沧桑寺塔边。

追史溯根元曲唱,道教圣殿帝庙参。

举眸抬望乾坤外,俯首禅听日月间。

镇府耀穹惊岁久,河朔康宁盛装还!

评:

此诗用新韵而成,但多处出律,且中两联对仗不工,宜斟酌再改。二联“追史”与“溯根”两者意思雷同。“惊”字过重,通篇用词略显生硬。

(房永华)

咏正定阳和楼

●王喜文

正定创城喜事多,阳和重建再巍峨。

恢宏殿宇雄天下,五彩灯光耀九河。

关帝威严台上立,雄狮怒目庙前罗。

昔时元曲摇篮地,今日夜间欢乐窝。

评:

本诗节奏铿锵,从新的角度来阐述阳和楼,颇有新意。按新韵来说,“峨”“河”出韵,首句孤平。“关帝威严台上立”过于口语化。整体来看,抒情不够深刻,诗显得浅了些。

(房永华)

登阳和楼

●张丽苹

孤独倦登楼,滹沱水正流。

人间难欲计,含笑醉墙头。

评:

此诗以登楼所见所感而发出“世事难计”之意,“含笑而醉”颇有无奈之情。王国维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首句“孤独”为登楼之前作者已有情绪,阳和楼本独立世间,作者以此情观之,两相契合。更以“流水正逝”“世事难计”为承转,洽和得当。但此诗在遣词造句上仍需提高,浅白之语也应有味。个别字词较为突兀,如“倦”、“醉”等,有待斟酌。另情之铺于面,而写景又离之渐远,还需努力。

(文岳)

阳和三章

●王志敏

阳和楼,真定之地标,今复重立,风雅成颂。

闾阎演义陈年事,羞涩曾经九五尊。

周济得脱尴尬境,感恩有立念斯人。

脉延子午耀辰星,词后诗余又岱峰。

冠冕唯伊膺贵府,仰闻天籁醉仙声。

千呼万唤又曾经,盛世隆兴盛世情。

紫气东来天地彻,春风和煦九霄重。

评:

先生以新韵而成此三章,《风》说建楼之始,《雅》言元曲之声,《颂》为成楼之盛,三首虽不明写阳和楼之历史风物,却句句以阳和楼为基本,“念斯人”“闻仙声”“煦春风”,有“风雅”而成“颂”。三章唯《雅》最具诗意,尤其“词后诗余又岱峰”句,自然妙绝。《颂》以旧言歌功,虽有“盛情”,却少实质。曾有“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之言,论其艺术思想性,《颂》实不能与前二者相比。

(文岳)

凭 楼

●褚永奇

怀情挹胜上阳和,四塔八楼嘉许多。

身后可无新北岳,眼前曾是旧滹沱。

阳和楼上似当年,度曲吟诗若等闲。

白朴归来应举酒,曾经此处眺河山。

评:

以“凭楼”为题,自然是或望或思,望而及思。第一首“怀情”为怀登阳和之情,“挹胜”为望收四塔八楼之景,首、二句联系紧密自然。转结为登高所思,虽无新北岳,仍看旧滹沱,此为“无常”与“恒常”之思。“北岳”为恒山,今在山西大同,而古“北岳”在河北保定曲阳,山脉南延至正定雕桥庄,故正定有“北枕恒山,南倚滹沱”之称。北岳之改为无常,滹沱之旧为恒常,登高揽胜,气韵所致,世间之变幻与恒定尽收于眼、明于心,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第二首以思怀为主,借白朴归来而暗喻“度曲吟诗”之盛,古今跳跃之外,“若等闲”“眺河山”可见气度,与阳和一般。唯有“白朴”一词,用之于诗较直,不若改为“仁甫”。

(文岳)

过正定登阳和楼

●冯栾中

但上层楼问恒岳,且听滹水话平桥。

而今逢世累风物,可许芳华慰寂寥?

评:

此首登楼而问恒岳、听滹水,皆以风光景物为询问对象,从而为下文之“风物”做铺垫。转句为发问之因,结句才是这一“问”。宋徐鹿卿有言“是中风物俱可人,一尘不到世累轻”,此言风物育人,人不受世俗之牵累。“而今逢世累风物”是于人情而言,其实二者皆在世事之中,因诗人感慨“芳华”已逝,“寂寥”无处可慰,因此生情发问。此诗构思精巧,上下连贯,唯“平桥”二字有凑韵嫌。

(文岳)

登阳和楼拟怀

●冯栾中

阳和楼上叹伶仃,望里恒山立晚晴。

聊把初心成一喝,空留寒寺诵三经。

评:

拟作为仿他人之作,虽背景身世有所不同,但寄寓抒怀却为相似。开篇以“叹伶仃”奠定全诗孤独落寞之基调,承句“望里恒山”为想象,虽极目远望,“恒山”亦望不见,为清纳兰性德“望里家山云漠漠”之用。阳和楼近邻临济寺,转句化用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当头棒喝”,结句顺势而为,以“寒寺诵经”为结,“空留”顿起孤意,照应首句。唯情之所起无铺陈,较为突兀。

(文岳)

阳和楼感怀

●常功贤

其一

古郡千年屹九州,阳和楼韵最风流。

南观滹水呈祥瑞,北望恒宗气象遒。

其二

长河百转舸争头,古郡千年屹九州。

元曲楼台曾几盛,风骚何憾典碑留?

其三

卅载春风扫蚍蝣,雄关日日亮新眸。

神龙重现莺歌舞,古郡千年屹九州。

评:

以辘轳体作绝句三首,“古郡千年屹九州”用在每首一、二、四句,无需换韵。作好辘轳体诗,需其韵律转圜自然,无有隔碍,正如水井之辘轳架旋转而下。此三首借言阳和楼地理位置、文化内涵、高远气韵而盛赞古郡之历史厚重、风华无限,流畅自然。但为写物而言物,为赞颂而赞颂,虽有宏章,却无新意,难有回味。

(文岳)

阳和楼新咏

●刘微鹏

九年前吾有诗曰:“古城龙脉镇斯楼,阁殿七楹景物幽。莫叹阳和成索忆,心携往者赋歌酬。”而实无有斯楼。今阳和得以复建,登楼赋诗,不亦快哉,乃步旧韵成新作。

重携俊侣上斯楼,四塔娉婷古寺幽。

归去来兮成胜景,登临忍不赋歌酬?

评:

同是阳和楼,诗人九年前立此地,空怀悼,虽斯楼已去“成索忆”,但仍忍不住“赋歌酬”;而今阳和重现,巍巍而立,诗人重上斯楼,凭栏而望,四座宝塔零星散落,身姿娉婷,东邻的临济寺古韵幽幽,梵歌杳杳,此句景物可观可触,较前诗更加言之有物。登高望此胜景,让人胸襟开阔,郁意尽无,诗人忍不住再“赋歌酬”,抒发自己豪放豁达的胸怀。

(邵巧娜)

重建阳和楼

●杜振海

狂风一阵日炎凉,骤雨冲冠古郡苍。

忽有鲁班经此处,阳和一夜换新装。

评:

题目是重建,转句用的很妙,把重建的工人师傅称为鲁班,讶然,当然。只是前面两句似乎没有为重建的主题做好铺垫,还需斟酌。

(张永霞)

登阳和楼

●高嘉庆

滹沱岸边嵌古镇,古镇重修阳和楼。

阳和楼上说秦汉,道尽江山万古愁。

评:

此首用“顶真”手法,起强调作用,意在突出阳和楼。绝句贵在简短轻灵,精炼自然,言之有物,此首首联过于平白,失了诗味,且有费句嫌。“嵌”字亦不妥,“古镇”亦不能用于此。尾联气象宏大,但于此突兀,且此联放之四海皆可用,“秦汉”与阳和楼亦无关系。

(文岳)

阳和楼

●周志华

笙乐绕梁留朗月,楼前群舞早霞迎。

发祥元曲声名远,游客芸芸靓古城。

评:

绝句短小,抓住一个点来写,是最好的。这首绝句四句,说了四个场景,夜来箫笙朗月,晨起健身热舞,曾经元曲发祥,今日游客不绝。容量很大,有些散了。

(张永霞)

阳和楼二首

●邵贵宾

其一

一楼雄峙镇三关,广大高明燕赵间。

览岳观沧双洞阔,关公肃立佑常山。

其二

阳和复起蕴风华,斗拱飞檐向日斜。

举目凭栏容膝在,新楼古韵半城花。

评:

此二首对阳和楼地位、结构、布局等进行了详细描绘,第一首二、三句均为双关语,构思巧妙。但此诗成在写物之详述,败亦在于此。仅停留于“物境”而失主旨之升华、词句之提炼,故诗格不高。尤其第一首结句落于“关公”上,令前三句失了必要,且“肃立”“容膝”“古韵”等有拼凑嫌,与诗意无关。

(文岳)

登阳和楼上晚眺

●李瑞军

霓影虹垣鸭脚黄,塔峨楼望浴残阳。

暮云卷尽星如雨,一点飞鸿醉绕梁。

评:

这首绝句手法简练,当赞!灯影、危垣、银杏、楼塔、残阳,一列名词,组建出一幅祥和的画面。“浴”字可否改为沐?转句是时间的转变,画面的转变,由静态转为动态,音乐声起,没说元曲,却把阳和楼的传承隐隐点出。“飞鸿”一词不太恰当。

(张永霞)

阳和楼

●李 华

昔闻要道是关头,今上重修阳和楼。

镇府巨观昂首啸,夜阑璀璨古琴悠。

评:

首句点出阳和楼位置之重,“关头”暗合“龙头”之意,因阳和楼所在的南大街是正定城历史中轴线,人称“龙脉”,而龙头即为阳和楼。承句以“啸”字呼应“关头”。全诗来看,此首表达意象较为混乱,二句费句,尾句突兀而不知所云。绝句仍需精炼自然,不容凑字,前后语义应互为统一,达到身处于境,观物而入心。

(文岳)

阳和楼二首

●李晓云

其一

菊艳枫红递暗香,阳和楼上醉重阳,

喜得今日登高处,扯片秋霞做彩裳。

其二

阳和楼外夜通明,画柱雕梁仿古成。

今日游人多赞叹,谁知文化几殇情。

评:

第一首用浅淡之语而出神奇之效果,虽未直言登楼所闻所望,却已将傍晚楼外美景道尽。“递”“醉”“扯”等用词考究,灵活自然。“扯片秋霞做彩裳”构思精妙,实为佳句!此首既已出,如东坡《题西林壁》,阳和楼之诗不必再写。第二首写夜间阳和楼,灯火通明,雕梁画栋因仿旧而古色古香。尾联以游客之盛赞衬文化之兴衰,又以“殇情”作结,增加历史厚重感。但立意虽高,然转折突兀,“殇情”二字过重。

(文岳)

阳和楼

●翟 可

常山古郡有奇观,危宇阳和驻故关。

几阅王朝兴废事,一楼正定史诗篇。

评:

“故关”为古代的关隘,如此称阳和楼不妥。三四句不错。通篇语句较为直白。

(张永霞)

登阳和楼

●杨 艳

晚秋登赏七楹殿,独倚栏杆泄泄吟。

云卷晴空风乍起,半城落叶半城金。

评:

此首登楼独吟而写深秋之景色。首联“泄泄”有和乐闲散貌,明杨士奇有“讴吟舒泄泄”之句,可见诗人之闲适。正因如此,尾联呈现之意象空濛高远,“半城落叶半城金”确为佳句。因尾联之意象,而使全诗虽处于深秋之境,但实无伤秋之感。唯“登赏七楹殿”略有隔。

(文岳)

缅怀阳和楼

●李 莉

小城今又迎东风,翻天覆地百废兴。

昔日丝竹风雅地,徒留盛景叹无声。

评:

前两句写明东风吹来使小城发生巨大变化,后两句以“丝竹风雅”暗示阳和楼之盛,最后以“叹”字作结,似有深味。语言过于浅白,文字稍欠凝练。

(李华)

八声甘州·暮秋登阳和楼

●褚永奇

上危楼百尺俯乡关,苒苒近河山。正太行翠落,滹沱波敛,风紧云寒。镇府巨观依旧,岁月变通间。惊女墙昂首,四塔扶天。 忆得当年盛景,尽鼓箫车马,酒肆茶烟。聚文人雅士,元曲自兹传。念如今、霜枫露菊,起秋兴、白发似潘安。凭谁问、元龙豪气,已是从前。

评: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开篇两句,“俯”字大气。接下来“翠落”、“波敛”、“风紧云寒”,一路写出北方古郡秋的特点。“依旧”、“变通”似是不通,却道出了历史变迁。接下来两句,一种肃穆威严之感油生。下片“忆”字领五句,把阳和楼昔日风光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那种高雅与风俗并存的场面。点出元曲在正定,在阳和楼的唱和传承。“念”字转到今天,转到自己,抒发感慨。后几句,用了三个典,“秋兴”、“潘安”、“元龙”,籍此言志。整首词脉络清晰,言之有物。唯后几句转得牵强了些,还请再斟酌。

(张永霞)

玉楼春·阳和楼畔忆白朴

●张永霞

西风只把无情寄,菊畔青霜秋满地。阳和楼影暮生辉,谁解白恒词曲意。 高台不管穷通事,笔砚琴箫红袖慧。清容灵韵梦悠悠,城阙吟客两相醉。

评:

此词上片交代时令,奠定伤秋之基调,点出“忆白朴”之主题。下片重笔写情,虚写词墨,收束“容韵悠悠”、“城客相醉”,暗合主题。全词以景衬情,含蓄婉转,尤以“西风只把无情寄,菊畔青霜秋满地”为绝好之句。但此词上片优于下片,过片优于结句,实为初用情已尽,而后力之所不逮,实在遗憾!且有凑韵嫌,如“红袖慧”。

(文岳)

八声甘州·阳和楼

●常功贤

看春风秋雨润雄关,几载复琼楼。忆繁华街市,沧浪滹水,恒岳遥收。观海听涛迎旭,霞落五行眸。惟独踞龙脉,九胜鳌头。 拭泪抚平伤疾,总思怀絮絮,梦呓难休。踏经年踪迹,远客墨诗留。叹白朴、曲中圣杰,领风骚、带一路欢舟。乾坤转、今宵更灿,韵慰层愁。

注:

五行,太行山别称。

评:

此首景里含情,情中有景。“看”、“忆”、“观”、“听”、“迎”等动词,巧妙的把上片连接起来,呈现出节奏的美感。只是脉络稍显乱些,“欢舟”一词不太妥当。

(张永霞)

永遇乐·登阳和楼有感

●张军玲

碧瓦勾檐,雕梁斗拱,工计精巧。镇府名楼,郡城要塞,龙首昂然啸。南临滹水,北依恒岳,尽览太行风貌。叹前尘、崩颓一旦,痛之扼腕心搅。 城楼复建,辉煌再现,元曲之乡称道。锣鼓铿锵,梆腔高亢,弦切惊云表。千年一梦,而今梦醒,但看夜来星渺。灯如幻、光流异彩,古楼炫耀。

评:

这首词前三句写出阳和楼的建筑艺术美;接下来三句把阳和楼在真定的地理位置做了介绍,并点出其风水的重要性:龙首,似乎能让人看到一条龙腾云驾雾的雄姿;又三句,则表达依稀山水之间尽情畅游之情;上阕后三句笔锋一转,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竟然崩颓了,让人惋惜。过片从上阕后三句起笔,紧承上阕,把复建后的阳和楼景色一一描述,从声音、颜色来叙述一派盛景。其中有些句子还需再做锤炼,“千年一梦,而今梦醒”表意不清,“炫耀”一词不太妥当。

(张永霞)

[越调]天净沙·阳和楼

●孙丽萍

天高云淡高楼,历朝要道关头,元曲流传万首。凯歌高奏,颂时代调儿稠。

评:

天净沙这个曲子,要求用词简练,平淡中寓意深远。孙老师填的这个曲儿,很有时代特色。建议“天高云淡高楼”,要么把第一个“高”改为“清”,要么把第二个“高”改为“危”,或许会顺畅些。“凯歌高奏”表意不明。

(张永霞)

致复建的阳和楼

●王增月

从懵懂少年起

心底就烙上了

一位古代平民

与一座古老城楼的名字

年逾耳顺了

依然在南出北进间

被你遗址上紊乱的磁场

搅得不尽唏嘘

杨和一一阳和

春风秋雨依旧

你却渐渐湮灭了踪迹

唯余这个盛名

响遏行云

幽灵般

徘徊在古城上空

仼文人抑或百姓

在挖掘记忆碎片时

扼腕叹息。

多少年,多少人

翘首企盼你重立街头

用铿锵的声律

再次拨响

吟唱唐诗宋词元曲的琴弦

用锋利的雕刀

重新镌出

马可波罗和纳新到访的印迹

幸甚至哉

借古城保护的东风

镇府巨观

归去来兮

曾令梁思成和林徽因

痴情攀爬测绘的飞檐斗拱

终得再现尊容

仰望《广大高明》的匾额

不敢相信

多少年梦已成真

满怀崇仰的走近你

突然懵了

是谁的创意

竟将这地标性文化符号

装扮的如此不伦不类

喧嚣不堪?

徜徉在双门洞内

脚下的历史文化气息

被锃亮的玻璃地板隔断

朦胧了

酝酿已久的诗篇

高大的城楼

已不再容人

邀客携友把酒临风

怀古思幽登高望远

眩目的七彩灯

疯狂旋转着激光束

如把把开刃的利剑

划破了古城

静谧千年的空间

丟弃自己的庄严肃穆

也就罢了

毗邻的千年禅寺

与你何干?

大功率音箱的高分贝

卖力宣泄着

鼓点戏腔车鸣人沸

肆无忌惮地

将古城的幽雅与佛门的清静

一并碾压成碎末

令关帝庙前新雕放的石狮

徒生无奈

黯然不语

评:

这是一首架构结实稳健的诗。诗中王老师回首往事,带着岁月的沉淀,让每一个字都显得更加厚重。也如生活里他一般自然,不做作不煽情,这是一种纯粹而坚固的诗情。让每一位读者沉浸在阳和楼外的正定城红尘景色里,并赋予其深长意味的效果。他似乎随手拿起一柄历史的镜面返照于当下,折射出存在的沧桑感。随着那镜面的探照、旋转,我们的视野跟着拉近或推远,以此获得丰富的层次感。同时,也让我们隐隐读出诗中的忧患来,他焦虑是什么?一定不是星、鸟、树的盲目,它们只不过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与格物。《致复建的阳和楼》一诗,表象是作者写给阳和楼的语言,实则是写给正定古城保护建设的一缕忧思。当语言被禁锢于它原有的状态中,语言的焦灼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蔓延。从它的长度和厚度来看,堪称一首浑厚悲怆的关于“丧失”的交响诗。

(古月)

我的阳和我的楼

●古 月

我的阳和我的楼 每一次

都从你的灯火辉煌里离开

我和你就是一个距离 有时

面对你 我总想起南门外的那湾水系

和那片芦苇的幽香与深远

在那潋滟的春光和朗朗的书声里

我们依稀看见那个圣世

王朝的背影

每一次我都神伤城头变换的大王旗

想见历史上的车水马龙

想感受勾栏瓦舍的胸怀和元曲

初展的笑容 这曾经的一切都已在

这光电穿行的马路上消失 看一看

道路两旁上的秋叶 何处安放我

涟漪的灵魂

每一次面对你的高大 我都想这就是

传说中的气度 为什么没看见

凯旋 那广厦的千间

为什么不能有一间波动历史的

情感 明年的花一定还会开

我为何只看见你

富丽的表面

我的阳和我的楼 时光已过去了

很久 岁月已轮换了多次

所有的光阴 都静静地站着

窗外吹着温暖的阳光

在茫茫的轮回里更像

故事的序曲

在我的仰望里 你是我的楼

在我的掌心里 你是我的阳和

评:

古月老师的诗清新、优美。朴素的语言,让诗歌的抒情特质充分发挥,诗作大气、意象起落,语言跳跃有力,诗思飞扬有节制,从灯火辉煌的阳和楼想到了南门外的那湾水系、芦苇、圣世、王朝等等。注重对细节的打磨,诗句浅近而不平白,读来亲切,别具一格。

(李华)

阳和楼:平凡和高贵之间

●老 盖

想起阳和楼,那座死生在真定府,正定县凡俗圈子里的楼阁;

它平趴在田野和市井里,略高大,

但依然亲和和朴素,像烧饼老王或者刀手老李一样。

见过世面的老梁回来,从海的那边和山的那头回来,

和我想起阳和楼一样,他想起凯旋门。

他看着高出百家姓人头的楼阁感叹。

这样的感叹在十几年后又一次次出现,

在北京城墙被扒之后,在老梁被死亡之后。

现在,在秋天一望无际的东北我想起阳和楼和那些感叹,

想起前几天正定一比一恢复的阳和楼,

它现在被叫做地标,和恢宏的城墙一起,

被烧饼老王、刀手老李的后代们瞻仰和感叹。

他们比阳和楼低太多,这是他们卑微的赞叹的原因。

旁边云居湖涵纳着天光,

它微微荡漾的波光淹没了老王老李们的脚胫,

也浸润了更下层的死者:

被叫做文化层的土里,器物们被谨慎的捧起和供奉,

而制作者在那股被工具清扫的风里,

它们归类为尘灰。

评:

今年以来,老盖在写自己故乡时,似乎对自己的诗歌写作方向进行了新的调整,在这首《阳和楼:平凡和高贵之间》里,无疑是他在对诗歌本质的清醒思考后,开始的又一轮写作的探寻。也就是从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萃取、语言的注重修辞,转向“我在这里”的展开与追索。为了从自身这个容器中掏出词语填满其它容器?他写作的姿态继续自由放松,更加贴近日常,也更加坦荡直陈。普通人和寻常景,在他笔力的起承转合、锋发韵流中,变得丰富出新,耐人寻味。因为语言能把一切存在说清楚,语言又对一切存在说不清楚。而一个写作者,永远处于这样的两难之中。这之中似乎有一种低调的千钧之力,恰如其人。因此,我总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在内心为诗留下一点空间,因为,那是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个灵动的地方!

(古月)

阳和楼

●王建敏

你大气磅礴

高悬广大高明的匾额

你雄伟端庄

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

历尽沧桑的阳和楼

风雨飘摇

仍能斩浪劈波

有关帝庙的佑护

勤劳的正定人民代代繁衍

苦中求乐

登上阳和楼

看今朝好景色

听一首元曲美妙悠扬

赏一段舞蹈多姿婀娜

一块块草坪碧绿茵茵

一棵棵杨柳秋影婆娑

幢幢高楼林立

醉看万家灯火

阳和楼

正定古城里的标志性建筑

为家乡增添一抹五彩斑斓的亮色

评:

王建敏老师的这首《阳和楼》,是一首在生与活之间写着素朴而本真的诗。两者交织成一种个人经验和历史同在的空间。当作者把目光投向身边熟悉的事物,包括投向历史时,它也关注心灵的现实,还能把自己看到得写的更明净些。王老师在以后的诗歌写作中,需要更深入的表达表象下面的深层的东西,用低沉舒缓的文字或热切或沉痛地予以表达,这些文字,就是诗歌了。至少这些东西是营构诗性的活跃元素,成为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超越的必经关隘。因此,我说,现在好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书写,而是对这个时代和当下生活的重新指认和担当。

(古月)

阳和楼猜想

●周悦勤

远古 前尘 身后

时间的海洋里

阳和楼如礁石

站在石上

打捞

那么多没有老去的思想

说不清

哪一个是前世的我

太行山依然淡青着向北

我的影子

在夕阳中叠印过往

那一年那一月的那一天

我做为诗人的样子

长衫 胡子 酒杯

迎着一样的风

想象着千年以后

评: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周悦勤老师这首《阳和楼猜想》,将阳和楼的作了不失精彩的现代汉语猜想和诗性写作,诗中有着一种天真气质和悲悯情怀,显示出存在的庄严,显得短小精彩。好诗,分两种。一种是明好。另一种是暗好。明确的好,是一看就明白的好,那好,我们心里都明白。就像姜文说的那样,哈哈好就是好呗。暗好,似乎更好。因为那好我们不太清楚。弄不大懂,但还觉得不错。 于是我们想知道它为什么好,哪儿好,怎么个好。这首《阳和楼的猜想》内部有一种暧昧,一种对时光的怀念,一种内心的忧郁,明确的场景和事物。我看了几遍仍不太明白。其实,这就是一首本身就不明白的诗。不是诗人写不明白,而是不想明白。或者说它必须通过不明确来表达不明确的诗意。这接近了我要找的诗歌暗好的标准。

(古月)

本期编审:文 岳

前期整理:张建林

本期评委:丁彦兵张永霞古 月

文 岳房永华李 华

邵巧娜

本期图片:来自五人创作小组

第十三期

主题:开元寺

内容:开元寺在河北正定古城大十字街以南路西,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名解慧寺,唐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寺院早年毁弃,寺内现存钟楼、砖塔和法船殿遗址。坐北面南的法船殿为寺内正殿,正中塑有法船,船上塑有慈航普渡的神像。只是现今已经不复存在了。正殿西侧是砖塔,东侧即是钟楼。这种塔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国内仅此一例。塔称须弥塔,四角九级,全部砖砌,塔高40.82米,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钟楼建于唐,明清重修,是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实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的始建年代未发现确切记载,但从建筑结构用材及制作手法分析,当为晚 唐遗物。明、清均进行过修缮,1988年钟楼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进行落架复原性重修。

本期请以“开元寺”为题进行创作,可怀古,可写今,可写景,可抒情。

令主:张永霞

要求:古风、律、绝、词、曲、现代诗均可,诗限新韵、平水韵,词依《钦定词谱》,限新韵、词林正韵,曲限中原音韵,但均不能混用。鼓励新创,尽量少用旧作。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及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除文责自负外,稿件概不录用。

时间:2018年11月5日——2018年11月16日晚24时。

正定县诗词楹联学会同题诗词创作往期回顾

第一期:蕉林书屋

第二期:隆兴寺

第三期:荣国府

第四期:夏暑

第五期:正定城墙

第六期:临济寺与青塔

第七期:赵云与赵云庙

第八期:教师节·不忘师恩

第九期:中秋节

第十期: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十一期:重阳节

来源|正定县诗词楹联学会

编辑|周梦肖

审核|孔祥刚张强张绍鲲

监制|肖喜平

总监制|傅玉雷

不能坦荡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分两点阐述:一是内心知道自己不足,但对外从不承认;二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足,过分的自信。

针对第一种情况,是因为面子,这种人往往内心是自卑的,与早期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身边其他人的嘲讽等有关系。这种情况的轻微程度其实跟承认自己不足是一样的,即内心知道自己不足,又害怕失败或他人嘲讽,会暗自努力,从而弥补不足。但是情况严重,就会变成阻碍发展的心理因素。甚至变成一直不可触及的“底线”。解决方式大概也是两方面,第一是自己要敞开心扉,勇敢面对;第二也许是更难的,即身边的人要给与这类人足够的信心和宽容,但社会交往或者圈子,太多人喜欢炫耀自己打压别人,父母用于要高于孩子。所以第一种不承认不足的情况应该很多人都有。

第二种情况一般指的是一些情商较低的人。这类人不存在所谓的心理软弱的问题,更多的是盲目自信或者自大。这种天生的自信也与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相比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更难解决。这类人可能也伴随着一定的暴力倾向或者较差的人际关系。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一条,即根本上能面对现实,打破原来的心理体系。所以相较第一种情况,这类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也许会让一个人出现极大的变化,已致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自卑倾向。

所以,尽管我们身边有这些不承认不足的人,作为心理健全的人,应该以合理方式提示他们,或者给予相应的宽容。

这些人也许不是不坦诚,更多的是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所以我们的宽容也许会换来一个健全的人格和一生挚交。

上联:抖落风尘心坦荡,如何对下联

谢谢!抖落风尘心坦荡,洗涤心灵静如水。

上联:心胸坦荡无阴霾,如何对下联

不怕半夜鬼敲门

让学生背好词好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这种方法可行吗

这个也不能武断说好与不好,如果是为了便于应用,加强记忆,或者粗犷的理解,这个方法是可以的,毕竟入门吧,既增强了映像,还有个朦胧的体验,如果在在别的地方碰到刚好遇到的词语,则会更容易记下,跟运用这个词语,但是这个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就显得多余,有点走弯路的意思了,毕竟好的文章不能靠朦胧的词语理解能写好的。所以说这个吧因人而异,因情而异,不能武断说好与不好。

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该怎么营销自己

如果你指望摄影生存,并作为自己的事业,这前景不看好。目前而言,摄影这个行当只向里搭钱,没有啥经济效益,所以千万慎重!如果作为一种爱好,这是值得提倡的。

如果你是大学摄影专业的出身,那就另当别论了!祝你早日成功!

下联:寒秋染层林,万物竞自由;请对上联

寒秋染层林,万物竞自由;

暖春渡大地,天空任鸟飞。

自由处置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一项个人权利

绝对没有这个处置权利!因为自己的身体无论怎样,它都是“业报身”。虽然它是一切善恶业力的幻化,可是得来不易、甚至经过百千劫的“消业”和“还债”才得到这个人身。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它,利用它享受生活,最高效的享受就是利用自己的这个身体好好修行,多积善业,这一生就永远出离六道轮回,成佛做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