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就业难?大学生就业多元化 这些职业月薪轻松过万

今日资讯2019-05-18 17:13:34三水老师

当前,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正加速推动高校教育机制,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

4月1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2019年安徽全省33所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新获批76个本科专业,其中安徽工程大学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该专业属于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目录外新专业,2019年仅有8个省份的高校获批。

同样,为适应新兴产业的崛起,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也更加具有灵活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如今高校毕业生也不再一味地向往薪资水平高、福利待遇好的格子间白领,近年来健身教练、电竞选手、美妆博主,甚至是直播达人等职业薪资轻松过万,快速发展并兴起,为毕业生就业多样性提供了各种可能。

在此基础上,高校毕业生选择传统意义上就业香饽饽的国企与外资的比例也开始下降,更多的毕业生开始注重更加符合自身个性化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就业。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高校教育机制体制适应新经济产业的发展调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开始逐步发生转变,这是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新经济产业快速崛起,创造出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发展,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样的符合个性化发展的就业机会。

灵活就业成了新选择

就在2019届834万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鏖战之际,多数高校公布了2018年的毕业生就业新去向,其中灵活就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新选择。

所谓灵活就业,又称为非正规就业,一般指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就业形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三所学校的灵活就业率分别达到了28.6%、14.7%和47.5%。

为何高校的灵活就业率开始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抛开部分高校为满足就业率所进行的潜规则设定,目前更是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对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并不买账,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灵活的择业想法。

人力资源专家解读称,近年来出现的一个趋势是越好的大学灵活就业越多,集中体现企业反映很多顶尖高校的招聘会的实际效果普遍都不好,体现在学生的应聘积极性越来越低。

2018年11月15日,在上海松江和浦东两地同时举行的七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为例,其中不乏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占比达到了近3成,提供超过了5万余位的工作岗位,覆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物流和金融等领域。

但出乎意料的是,据媒体报道,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数量却远远超过了应聘的学生人数。在上海市高校最为集中的松江大学城举行的现场招聘会,现场前来应聘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仅有五六千人。

上一页1/2尾页下一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